电力托起锰都的希望――松桃电力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09-02-03 12:33: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08年12月22日,笔者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供电局采访时,正遇三和锰业公司副总范建明专程到该局致谢。他说:“全凭电力部门的优质服务和稳定的供电,才使我们规模工业得以不断发展。”
30年前,松桃是一个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严重滞后的老、少、边、穷县,全县仅有一座小水电,发电量仅为400千瓦,供电范围仅限于县城。由于受电的制约,人均年收入仅有50元,人均生产总值只有88.9元。
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黔、湘、渝二省一市交界处,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的美誉。该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的品种有30多个,其中锰储量已探明9000万吨,是我国三大锰矿基地之一,在贵州列居第一位,享有“锰都”之称。这些资源在地方电力的带动下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使自治县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财税收入2.8亿多元,成为黔东地区一颗璀 的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松桃供电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的历史机遇,团结和依靠全体干部职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南方电网大政方针为指导,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努力拓展电力市场。截至目前,松桃境内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变电总容量868.4MVA;有输配电线路3047.06千米。水力发电站3座。供电量2007年8.99亿千瓦时,售电量8.6亿千瓦时;已形成一个以220千伏为依托、110千伏和35千伏为主要骨干的完整供电网络,电网覆盖全县28个乡镇503个村,年供电量近9亿千瓦时,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23元,是1978年的43.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58元,是1978年的39.17倍。
松桃电网的逐渐发展壮大为该县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2003年11月,投资1.47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2万吨的金瑞高新电解锰业率先落户松桃,成为该县落户最早的一家电解锰企业。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的短短4年间,仅引进大规模电解锰企业就有10家,年用电量达6亿多千瓦时,工业总产值达到235292万元,是1978年的146.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7292万元,是1978年的524.3倍,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仅2003年以来,该局先后被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授予“A级纳税信用企业”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凝冻、保民生”先进集体一等功及各级奖励等荣誉达40余次。
松桃供电局党总支书记任克军形象地说:“松桃的电力发展经历了50年的风雨沧桑,由落后的煤油灯时代,大踏步地跨入了全省先进电网行列。”这位苗乡的供电老行家还用“数字”来描述30年来的电力发展。30年来,供电量由1978年的2721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8.9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一直位居全区第一。
与任克军同为松桃电力发展见证人的供电局老职工李明汉,连连用“没想到”讲述松桃电力发展的变化。1972年李明汉到松桃电力系统工作,为松桃电力发展奋斗了36年。“从35、110、220到500千伏,从20千瓦的小水轮发电机到500千伏的大型变电设施,没想到松桃电力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会创造这么辉煌的业绩。”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稳定的电网基础。刚到任不足两年的松桃供电局局长杨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足以证明:“松桃无论在境内哪个地方建什么样的企业,松桃电网都能送上安全、可靠的电力。”松桃供电局原局长、老干部石永阳回忆起1992年10月该局成立之初的情形:“当时,松桃县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根本就没有稳定的电力。”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县工业园区由2000年前的年产1千吨电解金属锰上升到现在的15万吨。“电解锰对电的要求非常高,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因为生产而缺电。”金瑞高新锰业公司老总詹锡松说。在三和锰业公司的电解锰加工车间,分管生产加工的汪总指着电解池中的液态锰说:“生产一吨电解锰,需要7000度电,这几年产量不断上升,稳定可靠的电力,就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不仅在企业有这种感受,松桃电网在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也备受赞誉。2006年,地委行署提出“三个重点,三个带动”发展战略和该县“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塑造形象,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融入湘渝,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以及“一年快速起动,二年重点突破,五年大见成效”的城镇建设发展步骤,该局坚持以“对铜仁供电局负责为松桃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电力宗旨,按照“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经营理念,主动联络县委县政府,杨韬表示:“松桃建设到哪儿,我们的电缆就架设到哪里。”随着工程的进展,松桃城网网架、线路通道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按目前设计,松桃城网已能满足未来20年的发展需求。松桃县委书记龙海深有感慨地说:“近年来,我县城镇建设和规模工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其中电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十一五”时期,松桃电力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腾飞期,2007年10月在西部率先实现“村村通电”,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电”。2006年10月,黔东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完工,2008年8月50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标志着松桃电力进入了大容量、远距离、交直流混合输送、各种能源共同发展的大电网时代。2008年,松桃电力公司成为全区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的企业,达到4.1亿多元,位居全区第一、全省第五,成为松桃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企业。
30年前,松桃是一个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严重滞后的老、少、边、穷县,全县仅有一座小水电,发电量仅为400千瓦,供电范围仅限于县城。由于受电的制约,人均年收入仅有50元,人均生产总值只有88.9元。
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黔、湘、渝二省一市交界处,素有“黔东北门户”和“一脚踏三省”的美誉。该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的品种有30多个,其中锰储量已探明9000万吨,是我国三大锰矿基地之一,在贵州列居第一位,享有“锰都”之称。这些资源在地方电力的带动下得到了有效的开发,使自治县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财税收入2.8亿多元,成为黔东地区一颗璀 的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松桃供电局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的历史机遇,团结和依靠全体干部职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南方电网大政方针为指导,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努力拓展电力市场。截至目前,松桃境内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变电总容量868.4MVA;有输配电线路3047.06千米。水力发电站3座。供电量2007年8.99亿千瓦时,售电量8.6亿千瓦时;已形成一个以220千伏为依托、110千伏和35千伏为主要骨干的完整供电网络,电网覆盖全县28个乡镇503个村,年供电量近9亿千瓦时,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23元,是1978年的43.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958元,是1978年的39.17倍。
松桃电网的逐渐发展壮大为该县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2003年11月,投资1.47亿元、生产规模为年产2万吨的金瑞高新电解锰业率先落户松桃,成为该县落户最早的一家电解锰企业。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的短短4年间,仅引进大规模电解锰企业就有10家,年用电量达6亿多千瓦时,工业总产值达到235292万元,是1978年的146.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7292万元,是1978年的524.3倍,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仅2003年以来,该局先后被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授予“A级纳税信用企业”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抗凝冻、保民生”先进集体一等功及各级奖励等荣誉达40余次。
松桃供电局党总支书记任克军形象地说:“松桃的电力发展经历了50年的风雨沧桑,由落后的煤油灯时代,大踏步地跨入了全省先进电网行列。”这位苗乡的供电老行家还用“数字”来描述30年来的电力发展。30年来,供电量由1978年的2721千瓦时增加到现在的8.9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一直位居全区第一。
与任克军同为松桃电力发展见证人的供电局老职工李明汉,连连用“没想到”讲述松桃电力发展的变化。1972年李明汉到松桃电力系统工作,为松桃电力发展奋斗了36年。“从35、110、220到500千伏,从20千瓦的小水轮发电机到500千伏的大型变电设施,没想到松桃电力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会创造这么辉煌的业绩。”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稳定的电网基础。刚到任不足两年的松桃供电局局长杨韬常常说的一句话就足以证明:“松桃无论在境内哪个地方建什么样的企业,松桃电网都能送上安全、可靠的电力。”松桃供电局原局长、老干部石永阳回忆起1992年10月该局成立之初的情形:“当时,松桃县城规模小,设施差,功能弱,根本就没有稳定的电力。”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县工业园区由2000年前的年产1千吨电解金属锰上升到现在的15万吨。“电解锰对电的要求非常高,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因为生产而缺电。”金瑞高新锰业公司老总詹锡松说。在三和锰业公司的电解锰加工车间,分管生产加工的汪总指着电解池中的液态锰说:“生产一吨电解锰,需要7000度电,这几年产量不断上升,稳定可靠的电力,就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
不仅在企业有这种感受,松桃电网在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也备受赞誉。2006年,地委行署提出“三个重点,三个带动”发展战略和该县“整合资源、优化环境、塑造形象,抢抓机遇、扩大开放,融入湘渝,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以及“一年快速起动,二年重点突破,五年大见成效”的城镇建设发展步骤,该局坚持以“对铜仁供电局负责为松桃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电力宗旨,按照“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经营理念,主动联络县委县政府,杨韬表示:“松桃建设到哪儿,我们的电缆就架设到哪里。”随着工程的进展,松桃城网网架、线路通道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按目前设计,松桃城网已能满足未来20年的发展需求。松桃县委书记龙海深有感慨地说:“近年来,我县城镇建设和规模工业之所以发展迅猛,其中电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十一五”时期,松桃电力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腾飞期,2007年10月在西部率先实现“村村通电”,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电”。2006年10月,黔东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完工,2008年8月50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标志着松桃电力进入了大容量、远距离、交直流混合输送、各种能源共同发展的大电网时代。2008年,松桃电力公司成为全区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的企业,达到4.1亿多元,位居全区第一、全省第五,成为松桃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企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