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年]彭水电网30年的飞速发展
2008-11-14 10:39:0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蔡光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彭水电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经过近10年来大规模的电网升级改造,电力供电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日益完善,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彻底摆脱了以前经常拉闸限电的局面。
彭水电网在30年的发展中,特别是2004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在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依托乌江彭水电站、渝怀铁路、渝湘高速路等开工建设的机遇,彭水供电公司电网实现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骨干网架从10千伏发展到220千伏再到500千伏,县内形成110千伏“△”形环网,实现了电网的四级大跨越 。
目前,彭水电网初步形成了武陵山区第一电网枢纽,为重庆市水电能源基地县提高了匹配的电网需求,也初步实现了几代电力人把彭水建成重庆市能源基地的夙愿。
电压等级从小到大
1965年建成马岩电站-彭水县城10KV线路;1978年建成朱山洞电站-保家楼10KV线路;1979年建成朱山洞电站-普子10KV线路;朱山洞电站-高谷10KV线路。1980年朱山洞电站-彭水县城35KV线路建成;1988年县城-郁山火电厂35KV线路建成,实现了网内第一次有调节能力。
虽然实现了彭水各乡镇的联网,但仍是孤网运行,与临县电网联网工程在1988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才开始大规模建设35千伏县级电网联网工程。1997年建成了彭水-黔江-重庆110KV联网线路,实现了与黔江、重庆电网的联结,确保了县内的经济发展。
1997年12月,110千伏东门变电站建成,容量为25000千伏安,成为彭水第一座110千伏枢纽变电站。至2000年,东门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001年10月彭水220KV变电站建成投运,2002年8月彭水220KV变电站-东门110千伏变电站联络线投运,将彭水电网与彭水220千伏变电站枢纽变连通。2007年,乌江彭水电站的送出工程――500千伏张家坝变电站投运。
2007年底,县内先后建成110千伏新田变电站、110千伏,并实现了三座110千伏变电站双回路环网运行,有效地保证了县域供电的安全、充足、经济、可靠。
城网建设换新颜
1978年改革开放后,彭水县内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愈来愈高。但由于城网基础差、底子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仍不能满足要求。
为彻底改变城镇电网薄弱的问题,彭水供电公司在加大110千伏、35千伏主干电网建设的同时,2005年以来,彭水供电公司投资2900万元对县城电网进行改造,重要路段实现了电网下地,许多重点部门、重要用户都实行了双电源供电,城市居民密集区形成了10千伏环网供电,并实现了县城电网与农村电网的分离,有效地保障了县城的可靠供电。对城网建设的大力投入,使城网的供电能力得到大大加强,供电可靠率多年连续达到考核的指标,也保证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网建设大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促进和保证彭水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彭水供电公司投资1.397亿元进行了一、二期农网改造。1999年投资7470万元进行第一期农网改造,2002年又投资6500万元进行农网改造,经过4年的努力,全县农村共建成35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输电线路264千米。2000年11月,彭水县实现村村通电,行政村通电率100%。
2006年,为了完成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实现户户通电的政治任务,彭水供电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投资8850万元对最后5400多户无电户及乡村电网进行改造。经过艰苦努力于2006年11月20日底实现全县户户通电,圆满完成重庆电力公司交给的政治任务。
彭水供电公司计划到2009年实现全县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到时侯农村用户将从“用电难”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
彭水农村用户用电变化的过程,也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当前,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电网正服务于彭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
改革开放三十年,彭水电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特别是经过近10年来大规模的电网升级改造,电力供电能力不断提高,电网建设日益完善,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彻底摆脱了以前经常拉闸限电的局面。
彭水电网在30年的发展中,特别是2004年电力体制改革后,在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依托乌江彭水电站、渝怀铁路、渝湘高速路等开工建设的机遇,彭水供电公司电网实现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骨干网架从10千伏发展到220千伏再到500千伏,县内形成110千伏“△”形环网,实现了电网的四级大跨越 。
目前,彭水电网初步形成了武陵山区第一电网枢纽,为重庆市水电能源基地县提高了匹配的电网需求,也初步实现了几代电力人把彭水建成重庆市能源基地的夙愿。
电压等级从小到大
1965年建成马岩电站-彭水县城10KV线路;1978年建成朱山洞电站-保家楼10KV线路;1979年建成朱山洞电站-普子10KV线路;朱山洞电站-高谷10KV线路。1980年朱山洞电站-彭水县城35KV线路建成;1988年县城-郁山火电厂35KV线路建成,实现了网内第一次有调节能力。
虽然实现了彭水各乡镇的联网,但仍是孤网运行,与临县电网联网工程在1988年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才开始大规模建设35千伏县级电网联网工程。1997年建成了彭水-黔江-重庆110KV联网线路,实现了与黔江、重庆电网的联结,确保了县内的经济发展。
1997年12月,110千伏东门变电站建成,容量为25000千伏安,成为彭水第一座110千伏枢纽变电站。至2000年,东门变电站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001年10月彭水220KV变电站建成投运,2002年8月彭水220KV变电站-东门110千伏变电站联络线投运,将彭水电网与彭水220千伏变电站枢纽变连通。2007年,乌江彭水电站的送出工程――500千伏张家坝变电站投运。
2007年底,县内先后建成110千伏新田变电站、110千伏,并实现了三座110千伏变电站双回路环网运行,有效地保证了县域供电的安全、充足、经济、可靠。
城网建设换新颜
1978年改革开放后,彭水县内国民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电力需求愈来愈高。但由于城网基础差、底子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仍不能满足要求。
为彻底改变城镇电网薄弱的问题,彭水供电公司在加大110千伏、35千伏主干电网建设的同时,2005年以来,彭水供电公司投资2900万元对县城电网进行改造,重要路段实现了电网下地,许多重点部门、重要用户都实行了双电源供电,城市居民密集区形成了10千伏环网供电,并实现了县城电网与农村电网的分离,有效地保障了县城的可靠供电。对城网建设的大力投入,使城网的供电能力得到大大加强,供电可靠率多年连续达到考核的指标,也保证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农网建设大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促进和保证彭水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彭水供电公司投资1.397亿元进行了一、二期农网改造。1999年投资7470万元进行第一期农网改造,2002年又投资6500万元进行农网改造,经过4年的努力,全县农村共建成35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输电线路264千米。2000年11月,彭水县实现村村通电,行政村通电率100%。
2006年,为了完成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实现户户通电的政治任务,彭水供电公司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投资8850万元对最后5400多户无电户及乡村电网进行改造。经过艰苦努力于2006年11月20日底实现全县户户通电,圆满完成重庆电力公司交给的政治任务。
彭水供电公司计划到2009年实现全县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到时侯农村用户将从“用电难”到“用上电”,再到“用好电”。
彭水农村用户用电变化的过程,也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当前,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电网正服务于彭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