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年]透过数字看樟树供电巨变
2008-11-18 08:48:4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通讯员 帅维维
改革开放30周年,给樟树供电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自1999年实行电力体制改制以来,樟树供电公司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企业改制篇
1981年5月4日,原昌付、临江、河东三个供电所合并,正式成立清江县电力公司。1988年底,樟树撤县设市,原清江县电力公司改名为樟树市电力公司。1989年6月,设立樟树市供电局,与樟树市电力公司合署办公。按照江西省电力公司的有关精神,1999年4月樟树市供电局实行股份制改造,股权比例为省公司占60%、樟树市人民政府占40%,同年6月4日,樟树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电网建设篇
1985年底,清江县有10千伏高压线路长950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长1333公里;配电变压器937台,计63867千伏安,本县90%以上的自然村用上了电。1992年底,樟树市供电局拥有35千伏变电站2座,容量6200千伏安;10kV高压线路有1020公里;变压器有83276千伏安。
1999年股改,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农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达10536万元,其中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改造4座;新建线路23.6公里/2条,改造31.84公里/3条;新建10千伏开关站1座,10千伏线路新建342.73公里,改造845.8公里;配电台区新建22135千伏安/275台,改造62162千伏安/1134台,户表集装95448户。2002年2月3日,樟树市唯一未通电的“孤岛”誉家洲行政村委正式通电,樟树市实现了户户通电。
通过近30年的建设,樟树电网建设已得到大力加强。截至2007年年底,公司拥有35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9台,总容量28400千伏安;10千伏开关站2座;10千伏配电线路47回,总长1289公里,0.4千伏配电线路1842公里;10千伏配变台区2382个,总容量244858千伏安。
服务社会篇
由于历史原因,1999年“两改一同价”之前,樟树农村用电秩序比较混乱。“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现象十分普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相当严重,到户电价过高,农民的沉重负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9年11月,公司正式开始农网改造,一、二期农网改造共投入资金9455.54万元,三期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共投资1080.54万元。2001年12月底,樟树市供电公司投资约100万元,为樟树市唯一未通电的 “孤岛”誉家洲行政村委实行通电工程。2002年2月3日,该村委正式通电。至此,樟树市实现了户户通电。
自农网改造后,使樟树市农网线路总体水平有个质的飞跃,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加强,农电“三乱”、“三电”现象不复存在。公司取消了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村台区电费承包制,逐步形成了由市供电公司直供、直抄、直收到户的新型管理体制。改制前农村电价一般都在每千瓦时1.5元左右,改制后由于对村民表计进行了集装,各种农电承包管理形式全面取消,2003年7月,樟树实现城区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据统计,农电体制改革至今,仅电价一项每年可为农民轻减电价负担约1000万元。
近几年来,公司开展了“优质服务年”、“诚信工程”、“满意工程”、“金牌服务迎奥运”等活动,并通过定期走访客户、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用电大客户座谈会,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作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供电服务形象。2007年在樟树市消费者协会组织的全市公共服务行业消费者评议活动中,公司位居消费者评议满意度第一。
经济效益篇
1981年,全县年售电量3464万千瓦时;1995年,樟树供电局售电量为7600万千瓦时;2001年,樟树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售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2007年,樟树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售电量2.24亿千瓦时,当年电费回收率100%,陈欠电费全部回收;2008年1-10月售电量2.13亿千瓦时,电费回收做到了月结月清。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公司安全运行2193天。
公司改制当年时固定资产原值 1492.61万元,已交税费170.5 万元,生产成本2869.87元,利润总额42.2万元。改制后,随着农网改造,固定资产规模急速扩大,经营和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完善,线损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7年底,固定资产原值12803.45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的1492.61 万元增加11310.54万元,增长757.77%;实现税费553.83 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170.5万元增加383.33万元,增长224.83% ,生产成本13855.67 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2869.87万元增加10985.8万元,增长382.80%;10KV线损 3.83% ,(改制时公司未承担0.4KV线损,自2003年用电直抄到户起,公司开始承担0.4KV线损)较1999年改制时的7.86% 降低了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00.14 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42.2万元增加357.94 万元,增长848.20%。
精神文明建设篇
公司始终坚持以创建促工作,以创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高举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和“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自1996年以来,公司连续被评为宜春市委、市政府文明单位;2005年被省电力公司评为文明单位、一流县供电企业;2006年度,荣获省电力公司用电抄核收先进单位;在2006-2007年度中,公司分别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省电力公司“文明单位”; 2007年度荣获江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电力公司“农电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宜春市“优秀企业”、樟树市委、市政府 “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综治维稳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宜春市 “抗寒救灾先进单位”等称号。
30年来,樟树供电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往昔,累累硕果,展望未来,信心倍增。樟树市供电公司决心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樟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地贡献。
改革开放30周年,给樟树供电公司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自1999年实行电力体制改制以来,樟树供电公司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樟树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企业改制篇
1981年5月4日,原昌付、临江、河东三个供电所合并,正式成立清江县电力公司。1988年底,樟树撤县设市,原清江县电力公司改名为樟树市电力公司。1989年6月,设立樟树市供电局,与樟树市电力公司合署办公。按照江西省电力公司的有关精神,1999年4月樟树市供电局实行股份制改造,股权比例为省公司占60%、樟树市人民政府占40%,同年6月4日,樟树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电网建设篇
1985年底,清江县有10千伏高压线路长950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长1333公里;配电变压器937台,计63867千伏安,本县90%以上的自然村用上了电。1992年底,樟树市供电局拥有35千伏变电站2座,容量6200千伏安;10kV高压线路有1020公里;变压器有83276千伏安。
1999年股改,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农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达10536万元,其中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改造4座;新建线路23.6公里/2条,改造31.84公里/3条;新建10千伏开关站1座,10千伏线路新建342.73公里,改造845.8公里;配电台区新建22135千伏安/275台,改造62162千伏安/1134台,户表集装95448户。2002年2月3日,樟树市唯一未通电的“孤岛”誉家洲行政村委正式通电,樟树市实现了户户通电。
通过近30年的建设,樟树电网建设已得到大力加强。截至2007年年底,公司拥有35千伏变电站5座,主变9台,总容量28400千伏安;10千伏开关站2座;10千伏配电线路47回,总长1289公里,0.4千伏配电线路1842公里;10千伏配变台区2382个,总容量244858千伏安。
服务社会篇
由于历史原因,1999年“两改一同价”之前,樟树农村用电秩序比较混乱。“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现象十分普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相当严重,到户电价过高,农民的沉重负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9年11月,公司正式开始农网改造,一、二期农网改造共投入资金9455.54万元,三期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共投资1080.54万元。2001年12月底,樟树市供电公司投资约100万元,为樟树市唯一未通电的 “孤岛”誉家洲行政村委实行通电工程。2002年2月3日,该村委正式通电。至此,樟树市实现了户户通电。
自农网改造后,使樟树市农网线路总体水平有个质的飞跃,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大大加强,农电“三乱”、“三电”现象不复存在。公司取消了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村台区电费承包制,逐步形成了由市供电公司直供、直抄、直收到户的新型管理体制。改制前农村电价一般都在每千瓦时1.5元左右,改制后由于对村民表计进行了集装,各种农电承包管理形式全面取消,2003年7月,樟树实现城区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据统计,农电体制改革至今,仅电价一项每年可为农民轻减电价负担约1000万元。
近几年来,公司开展了“优质服务年”、“诚信工程”、“满意工程”、“金牌服务迎奥运”等活动,并通过定期走访客户、召开社会行风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用电大客户座谈会,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作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良好的供电服务形象。2007年在樟树市消费者协会组织的全市公共服务行业消费者评议活动中,公司位居消费者评议满意度第一。
经济效益篇
1981年,全县年售电量3464万千瓦时;1995年,樟树供电局售电量为7600万千瓦时;2001年,樟树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售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2007年,樟树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售电量2.24亿千瓦时,当年电费回收率100%,陈欠电费全部回收;2008年1-10月售电量2.13亿千瓦时,电费回收做到了月结月清。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公司安全运行2193天。
公司改制当年时固定资产原值 1492.61万元,已交税费170.5 万元,生产成本2869.87元,利润总额42.2万元。改制后,随着农网改造,固定资产规模急速扩大,经营和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完善,线损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7年底,固定资产原值12803.45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的1492.61 万元增加11310.54万元,增长757.77%;实现税费553.83 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170.5万元增加383.33万元,增长224.83% ,生产成本13855.67 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2869.87万元增加10985.8万元,增长382.80%;10KV线损 3.83% ,(改制时公司未承担0.4KV线损,自2003年用电直抄到户起,公司开始承担0.4KV线损)较1999年改制时的7.86% 降低了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400.14 万元,较1999年改制时42.2万元增加357.94 万元,增长848.20%。
精神文明建设篇
公司始终坚持以创建促工作,以创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高举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为指导,按照“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和“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自1996年以来,公司连续被评为宜春市委、市政府文明单位;2005年被省电力公司评为文明单位、一流县供电企业;2006年度,荣获省电力公司用电抄核收先进单位;在2006-2007年度中,公司分别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省电力公司“文明单位”; 2007年度荣获江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电力公司“农电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宜春市“优秀企业”、樟树市委、市政府 “三个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综治维稳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宜春市 “抗寒救灾先进单位”等称号。
30年来,樟树供电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往昔,累累硕果,展望未来,信心倍增。樟树市供电公司决心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樟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地贡献。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