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农村新画卷----谷城县首个电气化示范村堰河村探访
2008-11-20 13:49:2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堰河村是湖北省谷城县首个电气化示范村,该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全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文明村”的称号;2006年,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现场会全体与会人员到该村参观,对该村给予了高度评价。11月13日,笔者有幸来到该村探访。
茶产业拉动电力旺盛需求
堰河村是谷城县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全村230户850人。几年前,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山区优势,带领农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园面积从最初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农民的腰包也一天天地鼓了起来,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00多元。
水泥路开通了,蓄水池建起来了,自来水管道也架到了村民家里……“因茶致富,因茶闻名”的堰河村农民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通过多方调查论证发现,现在城里人越来越爱往乡下跑了。于是,他们又建起了一座座具有乡土特色的农家饭庄、茶庄,以吸引城里人的目光。2007年,仅靠“乡村游”一项,该村农民就增收了160多万元。
但好事总要多磨。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用电量急剧增加,仅那些农家饭庄新增的空调、冰箱等高耗能电器就达100多台。容量偏小、线径过细的电力设施,给该村农民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空调不能正常打开,炒茶机不能正常运转……村民游邦立甚至买回几千元一台的发电机,以减少停电给他们的茶庄造成的经济损失。电力线路改造已是众望所归。
顺应民意为新农村建设提速
“农民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服务的。”谷城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江小林说。根据堰河村的实际用电需求,考虑到该村又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万、千、百”工程,该公司将堰河村确定为谷城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村。
在该村电气化建设中,谷城县供电公司投资80多万元,对该村两个供电台区进行了了改造;并新增了一个供电台区,新建380/220伏线路8.6 公里,低压主线路采用电缆敷设,其中在住户集中地段采用电缆入地方式,住户较分散地段则架空电缆或绝缘线,下火线、进户线全部进入PVC管;农户电能表统一更换为全电子式电能表,电表箱更换为多功能透明电表箱。
2007年2月初,谷城县首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村建设在堰河村村告捷。预计经本次改造后,该村中低压电网能满足今后10~15年的用电需求。
电气化画出农村新画卷
明亮的路灯、标识有序的配电柜、引人注目的宣传画、设计新颖的公示栏……这些与村里新建的一栋栋楼房、新修的一条条水泥路相映成辉,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现在我们村农民洗衣、做饭、取暖、吃水、照明等等一切,都是电在唱‘主角’。可以说,电气化加快了我们村农民奔小康的实际步伐。”该村党支部书记闵洪彦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道。
中午时分,正是起火做饭的时间,但笔者却看不到炊烟弥漫。“我们都用上了沼气或电能。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村农民就买了300多台空调、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电器,用电量是过去的两倍多。”该村主任熊修江自豪地说。
“电线埋地下,不怕雨雪下。”“过去‘用上电,现在“‘用好电’。”用上地埋线、电缆线后,该村的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了。今年元月份,连续4场大雪下得纷纷扬扬,可该村供电却一切正常。
堰河村富了,外地人投亲靠友搬迁到该村的就有10多户;本村嫁出去的姑娘也因舍不得风光迷人的堰河,便连同丈夫又“倒插”回了堰河;此外,小伙娶亲时,姑娘陪嫁的嫁妆,也是首选电器。
种有300亩茶园的农民游邦立给笔者算了一笔帐:现在因为不停电,他的茶叶能够适时采摘、制作,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亩平增收100元是十拿九稳的;另外,他还新建了一个茶叶保鲜库,可以让茶叶四季如新,每公斤平均增值可达100元。前段时间,他的茶叶公司参展的产品在全国拿到了金奖,其中“剑王”茶最高卖到了500克1988元,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
临别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闵洪彦就堰河村的前景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将发挥电气化建设给我们带来诸多优势,争取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到我们堰河旅游、观光、赏景、吃农家饭。”
茶产业拉动电力旺盛需求
堰河村是谷城县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全村230户850人。几年前,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转变思想观念,发挥山区优势,带领农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园面积从最初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农民的腰包也一天天地鼓了起来,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00多元。
水泥路开通了,蓄水池建起来了,自来水管道也架到了村民家里……“因茶致富,因茶闻名”的堰河村农民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通过多方调查论证发现,现在城里人越来越爱往乡下跑了。于是,他们又建起了一座座具有乡土特色的农家饭庄、茶庄,以吸引城里人的目光。2007年,仅靠“乡村游”一项,该村农民就增收了160多万元。
但好事总要多磨。该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用电量急剧增加,仅那些农家饭庄新增的空调、冰箱等高耗能电器就达100多台。容量偏小、线径过细的电力设施,给该村农民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多;空调不能正常打开,炒茶机不能正常运转……村民游邦立甚至买回几千元一台的发电机,以减少停电给他们的茶庄造成的经济损失。电力线路改造已是众望所归。
顺应民意为新农村建设提速
“农民需要的,就是我们要服务的。”谷城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江小林说。根据堰河村的实际用电需求,考虑到该村又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万、千、百”工程,该公司将堰河村确定为谷城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村。
在该村电气化建设中,谷城县供电公司投资80多万元,对该村两个供电台区进行了了改造;并新增了一个供电台区,新建380/220伏线路8.6 公里,低压主线路采用电缆敷设,其中在住户集中地段采用电缆入地方式,住户较分散地段则架空电缆或绝缘线,下火线、进户线全部进入PVC管;农户电能表统一更换为全电子式电能表,电表箱更换为多功能透明电表箱。
2007年2月初,谷城县首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示范村建设在堰河村村告捷。预计经本次改造后,该村中低压电网能满足今后10~15年的用电需求。
电气化画出农村新画卷
明亮的路灯、标识有序的配电柜、引人注目的宣传画、设计新颖的公示栏……这些与村里新建的一栋栋楼房、新修的一条条水泥路相映成辉,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现在我们村农民洗衣、做饭、取暖、吃水、照明等等一切,都是电在唱‘主角’。可以说,电气化加快了我们村农民奔小康的实际步伐。”该村党支部书记闵洪彦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道。
中午时分,正是起火做饭的时间,但笔者却看不到炊烟弥漫。“我们都用上了沼气或电能。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村农民就买了300多台空调、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电器,用电量是过去的两倍多。”该村主任熊修江自豪地说。
“电线埋地下,不怕雨雪下。”“过去‘用上电,现在“‘用好电’。”用上地埋线、电缆线后,该村的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了。今年元月份,连续4场大雪下得纷纷扬扬,可该村供电却一切正常。
堰河村富了,外地人投亲靠友搬迁到该村的就有10多户;本村嫁出去的姑娘也因舍不得风光迷人的堰河,便连同丈夫又“倒插”回了堰河;此外,小伙娶亲时,姑娘陪嫁的嫁妆,也是首选电器。
种有300亩茶园的农民游邦立给笔者算了一笔帐:现在因为不停电,他的茶叶能够适时采摘、制作,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亩平增收100元是十拿九稳的;另外,他还新建了一个茶叶保鲜库,可以让茶叶四季如新,每公斤平均增值可达100元。前段时间,他的茶叶公司参展的产品在全国拿到了金奖,其中“剑王”茶最高卖到了500克1988元,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
临别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闵洪彦就堰河村的前景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将发挥电气化建设给我们带来诸多优势,争取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到我们堰河旅游、观光、赏景、吃农家饭。”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