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30年]电力助栗山村走上致富路
2008-12-11 13:43:2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电力给我们栗山村带来了光明,咱们终于用上放心电啦!”当我们一行来到大山深处的栗山村时,村民们喜笑颜开地说道。提起栗山村的用电史,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盼电心切
栗山村位于贵州省贵定县境内边远山区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全村三面环山,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外界,自然条件恶劣。八十年代初,栗山村的村民仅靠山沟里一台3.5千瓦的小水电照明,那烛光式的灯泡让小学生做作业照明都十分困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更是成为村民们的梦想。村子里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基本上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无电生活,偶有进城赶集或是去山下通电的村寨走亲访友的村民才见识到有电的精彩世界,他们对于播放丰富多彩电视节目的电视机、加工省时省力的打米机非常羡慕。春节期间有的孩子在山下串亲戚家后就是不肯回村里,哭着闹着要多看一会电视。栗山村的村民都渴望着早日用上电,早日结束“摸黑”的日子。
喜庆通电
九十年代初,在电力部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通电工程深入到了大山深处的栗山村,村子里大人小孩欢欣鼓舞。村支书自发组织村民积极协助通电工程的施工队伍工作,带领前来测量线路走向和电杆基位的电力职工在村前村后、田间地头进行勘查,对于需要在农田立杆时,村民积极配合移走农作物。在村口电杆上安装变压器那天简直成了栗山村的节日,全村的老百姓聚集在这里,有的青壮年主动帮忙抬电杆、搬设备,有的农妇则烧水送茶,小孩们在电力职工周围好奇的转悠,大家脸上荡漾着喜庆的笑容。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电杆立起来了、电线拉上去了、变压器调试好了,在大伙的欢呼声中,村里的一盏电灯亮了。从此栗山村的村民结束了无电的日子,渐渐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当夜幕降临时村里灯火通明,大伙开开心心地坐在一块儿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赞誉着有电的好日子。
放心用电
然而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想象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夜晚灯火通明的栗山村又渐渐暗了下来,村民又找出了原先的煤油灯,不再打开电视机了……
原来全村四十多户村民共用一个计量总表,每月的变压器损耗和低压线损由各家均摊,加上村里用电管理混乱,出现了窃电现象,窃电的电费摊在在了老实巴交村民的头上,甚至村电工还出现了“关系电”、“人情电”,以致每家摊的电费由原来的1.2元/千瓦时上升到了3元多、甚至5元/千瓦时,村民苦不堪言,负担不起昂贵的电费,渐渐地切断了自家的电线,又重新点起了煤油灯。
二十一世纪代初,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让栗山村重新找回了光明。电力部门进行的农网改造不但对栗山村旧线路进行改造,还为村里每家农户安装了电表,供电所职工每月定期来抄表,实行“一户一表”的管理,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和窃电行为,使老百姓用电做到心中有数、放心使用。同时还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电费降到了约0.4元/千瓦时,村民们纷纷添置了打米机、粉碎机等加工机器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安全稳定的电力促进了栗山村的经济发展,群众的腰包鼓了,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了百姓的家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龚雅琴 刘贤云)
盼电心切
栗山村位于贵州省贵定县境内边远山区海拔1400多米的高山上,全村三面环山,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外界,自然条件恶劣。八十年代初,栗山村的村民仅靠山沟里一台3.5千瓦的小水电照明,那烛光式的灯泡让小学生做作业照明都十分困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更是成为村民们的梦想。村子里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基本上还是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无电生活,偶有进城赶集或是去山下通电的村寨走亲访友的村民才见识到有电的精彩世界,他们对于播放丰富多彩电视节目的电视机、加工省时省力的打米机非常羡慕。春节期间有的孩子在山下串亲戚家后就是不肯回村里,哭着闹着要多看一会电视。栗山村的村民都渴望着早日用上电,早日结束“摸黑”的日子。
喜庆通电
九十年代初,在电力部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通电工程深入到了大山深处的栗山村,村子里大人小孩欢欣鼓舞。村支书自发组织村民积极协助通电工程的施工队伍工作,带领前来测量线路走向和电杆基位的电力职工在村前村后、田间地头进行勘查,对于需要在农田立杆时,村民积极配合移走农作物。在村口电杆上安装变压器那天简直成了栗山村的节日,全村的老百姓聚集在这里,有的青壮年主动帮忙抬电杆、搬设备,有的农妇则烧水送茶,小孩们在电力职工周围好奇的转悠,大家脸上荡漾着喜庆的笑容。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电杆立起来了、电线拉上去了、变压器调试好了,在大伙的欢呼声中,村里的一盏电灯亮了。从此栗山村的村民结束了无电的日子,渐渐用上了现代化的电器。当夜幕降临时村里灯火通明,大伙开开心心地坐在一块儿看精彩的电视节目,赞誉着有电的好日子。
放心用电
然而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想象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夜晚灯火通明的栗山村又渐渐暗了下来,村民又找出了原先的煤油灯,不再打开电视机了……
原来全村四十多户村民共用一个计量总表,每月的变压器损耗和低压线损由各家均摊,加上村里用电管理混乱,出现了窃电现象,窃电的电费摊在在了老实巴交村民的头上,甚至村电工还出现了“关系电”、“人情电”,以致每家摊的电费由原来的1.2元/千瓦时上升到了3元多、甚至5元/千瓦时,村民苦不堪言,负担不起昂贵的电费,渐渐地切断了自家的电线,又重新点起了煤油灯。
二十一世纪代初,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让栗山村重新找回了光明。电力部门进行的农网改造不但对栗山村旧线路进行改造,还为村里每家农户安装了电表,供电所职工每月定期来抄表,实行“一户一表”的管理,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和窃电行为,使老百姓用电做到心中有数、放心使用。同时还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电费降到了约0.4元/千瓦时,村民们纷纷添置了打米机、粉碎机等加工机器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安全稳定的电力促进了栗山村的经济发展,群众的腰包鼓了,各种家用电器进入了百姓的家门,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龚雅琴 刘贤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