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再掀水乡发展大潮――访全国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浙江海宁
2006-05-25 13:42:31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海宁,因“天下奇观钱江潮”而闻名的江南水乡。2005年,海宁被确立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海宁供电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把高新技术应用与新农村电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浪潮。
“科技慧眼”守护电网
水乡的夏日来得特别早。5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在海宁硖石镇东山北路的农网改造现场,笔者深切感受到了高科技给新农村电网建设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在这里,施工人员安装完配变后,还需在配变箱里装一块形似电度表的仪器。据介绍,这种仪器是被称作“科技慧眼”的配变运行数据监测智能终端,它能准确采集配变一系列运行数据,并向系统主站实时传输数据。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电网改造工程是海宁供电公司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首次在实践中应用。
几年前,东山北路还是一片田野村舍。由于供电负荷不大,原来配变容量只有315千伏安。近年来,该地区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居民生活用电量也显著提高,供电负荷不断上升,原有的配变已不堪重负。在安装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前,供电部门很难准确了解负荷超出多少,在短时间内难以确定增容方案。如今,在硖石供电所,我们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在电脑显示屏上清楚地看到该所所辖供电区域内已安装智能终端的配变实时和历史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电量和功率因素等。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可及时掌握配变的实时运行情况,并及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配变进行现场处理,对配变超载严重的还可以提出增容或重新补点方案。
配变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故障判断和分析的正确率得到提升,故障处理时间明显缩短。不久前,硖石供电所通过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发现辖区内几台配变相电流超限额运行。供电部门在短短24小时内对全部配变作了相应处理,而这样的速度在该系统投运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截至目前,海宁配网有近300台公用配变安装了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智能终端,收效显著。
从“信息孤岛”到“珍珠链”
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的海宁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2005年,海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农村用电增幅高达33%。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海宁农村电网建设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新农村电网建设中,海宁供电公司下大力气提高农村电网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在全面推行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的同时,该公司不断研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应用到农网建设和农电管理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原来,海宁供电公司已经实施的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统计型电压表数据的远程自动采集与统计等诸多系统,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开发了具有“数据仓库保管员”之称的PI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能够对各类实时数据进行归类和收藏,将一个个“信息孤岛”整合成一串完美的“珍珠链”,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实时性。
目前,海宁供电公司配变监测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再加上已经运行的居民集中自动抄表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用电营销系统等,该公司将实现实时监控配变台区低压线损,从而减少因窃电、表计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电量损失。接下来,该局农村公用配变台区的农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被投入实际应用中,PI数据库在农村电网中的运用将会得到普及。
科技,正在为海宁农电事业的发展撑起一片艳阳天。(姚芳 刘红)
“科技慧眼”守护电网
水乡的夏日来得特别早。5月一个炎热的下午,在海宁硖石镇东山北路的农网改造现场,笔者深切感受到了高科技给新农村电网建设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在这里,施工人员安装完配变后,还需在配变箱里装一块形似电度表的仪器。据介绍,这种仪器是被称作“科技慧眼”的配变运行数据监测智能终端,它能准确采集配变一系列运行数据,并向系统主站实时传输数据。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电网改造工程是海宁供电公司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首次在实践中应用。
几年前,东山北路还是一片田野村舍。由于供电负荷不大,原来配变容量只有315千伏安。近年来,该地区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居民生活用电量也显著提高,供电负荷不断上升,原有的配变已不堪重负。在安装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前,供电部门很难准确了解负荷超出多少,在短时间内难以确定增容方案。如今,在硖石供电所,我们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在电脑显示屏上清楚地看到该所所辖供电区域内已安装智能终端的配变实时和历史运行数据,包括电流、电压、电量和功率因素等。技术人员通过对实时数据的监控和分析,可及时掌握配变的实时运行情况,并及时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配变进行现场处理,对配变超载严重的还可以提出增容或重新补点方案。
配变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故障判断和分析的正确率得到提升,故障处理时间明显缩短。不久前,硖石供电所通过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发现辖区内几台配变相电流超限额运行。供电部门在短短24小时内对全部配变作了相应处理,而这样的速度在该系统投运前几乎是不可能的。截至目前,海宁配网有近300台公用配变安装了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智能终端,收效显著。
从“信息孤岛”到“珍珠链”
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的海宁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连续三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2005年,海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农村用电增幅高达33%。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全面推进,海宁农村电网建设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在新农村电网建设中,海宁供电公司下大力气提高农村电网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水平。在全面推行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的同时,该公司不断研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应用到农网建设和农电管理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原来,海宁供电公司已经实施的包括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采集系统、配变运行数据监测系统、统计型电压表数据的远程自动采集与统计等诸多系统,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就像一个个“信息孤岛”。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开发了具有“数据仓库保管员”之称的PI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能够对各类实时数据进行归类和收藏,将一个个“信息孤岛”整合成一串完美的“珍珠链”,从而实现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实时性。
目前,海宁供电公司配变监测系统的成功开发和应用,再加上已经运行的居民集中自动抄表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用电营销系统等,该公司将实现实时监控配变台区低压线损,从而减少因窃电、表计故障等原因引起的电量损失。接下来,该局农村公用配变台区的农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将被投入实际应用中,PI数据库在农村电网中的运用将会得到普及。
科技,正在为海宁农电事业的发展撑起一片艳阳天。(姚芳 刘红)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