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信息化 增创企业发展新优势
2005-10-21 14:30:2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南海市电力工业局现有职工1156人,下辖18个供电所,是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佛山供电分公司下属供电企业,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市。全市总面积1150.51平方千米,下辖 18个镇(区)。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 21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 110.2万人,有华侨和港澳同胞3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当地的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了南海电力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落后到信息化、现代化的巨变,从1963年建局初期供电量只有0.3亿千瓦时,发展到2001年全市供电量达78.6亿千瓦时,增长了260多倍,从只有35千伏简易变电站8座,主变容量2.607千伏安,固定资产396万元,发展到目前110千伏变电站34座,主变总容量343.7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551.6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3847.3千米;固定资产原值逾20亿元,在全国县市级供电企业中名列前茅。近几年来,为响应南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信息市"的号召,我局把信息化建设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认真地工作部署,狠抓落实,基本实现了我局提出的信息化工作目标,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南海电力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信息化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南海电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
从1994年开始规划建设光纤宽带通信网,并以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的建议为指导,制定了适当超前的电力光纤实时通信网方案。1996年,一期工程安装调试完成,率先建成了全国县市级电力SDH光纤通信网。1998年,二期工程安装调试完成,当年,所有变电站实现联网。2000年,三期工程完成,各基层供电所与主干网的光纤铺设完成,实现基层与主干的物理连接。2001年,采用最先进的美国CISCO千兆路由交换机实现全局互联,建成南海电力光纤宽带城域网。这条光纤宽带城域网的主干带宽为1000兆,到桌面带宽100兆(全双工状态可达到200兆)。网络配置了先进的网管功能,在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的同时,能大大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南海电力光纤宽带城域网就象企业的神经系统,附加和嵌入在所有的子系统中,能感触外界和内部的信号,负责处理和传输信息,为全面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
在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努力按照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办公智能化、服务多元化目标实施。主要表现为:(1)黄岐供电所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系统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并通过了验收,使该所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服务多元化、办公智能化。黄岐供电所是全国第一个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管理基层供电所。该系统曾代表南海市参加广东省和国家城市信息化现场会和展览,朱总理视察南海时,曾为朱总理演示过该项目,近年来,该系统先后荣获南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佛山电力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2)全局建成OPEN-2000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局34座11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县市级电力企业。(3)在桂城区开展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使桂城区0.4kV的电压合格率由60%~80%提高到95%以上,实现配电SCADA功能,保证运行人员及时掌握设备运行信息,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电能质量,使非故障区域停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提高了供电可靠率。(4)贯穿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办公环境实现了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系统集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系统)、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及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电子办公手段为一体的事务管理,将公文流转及公文处理、会议管理、电子邮件、电子论坛、个人数字助理等功能溶为一体,大大提高公文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如,2001年建成的电力生产调度综合楼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包括综合布线、电力自动监控、安防监控、照明自动化、空调系统、现代化电子会议设施和门禁、考勤、内部消费、巡更、停车场管理的一卡通系统七大部分。又如,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数字网络的可视IP电话系统。员工之间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可以在各自的办公室参与视频电子会议;再如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让员工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清楚看到变电站里的情况,有效加强了对变电站的监控,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远程指挥的准确性。
为了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各项业务,提高业务处理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针对多项业务开发、推广了相应的业务系统,让信息化带动各项业务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这些业务系统包括:电能营销管理系统、配电运行管理系统、配电建设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1)电能营销系统实现了电能采集、电费计算、电费复核和电费结算全过程自动化,营销业
一、南海电力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信息化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发展,南海电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
从1994年开始规划建设光纤宽带通信网,并以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组织)的建议为指导,制定了适当超前的电力光纤实时通信网方案。1996年,一期工程安装调试完成,率先建成了全国县市级电力SDH光纤通信网。1998年,二期工程安装调试完成,当年,所有变电站实现联网。2000年,三期工程完成,各基层供电所与主干网的光纤铺设完成,实现基层与主干的物理连接。2001年,采用最先进的美国CISCO千兆路由交换机实现全局互联,建成南海电力光纤宽带城域网。这条光纤宽带城域网的主干带宽为1000兆,到桌面带宽100兆(全双工状态可达到200兆)。网络配置了先进的网管功能,在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的同时,能大大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南海电力光纤宽带城域网就象企业的神经系统,附加和嵌入在所有的子系统中,能感触外界和内部的信号,负责处理和传输信息,为全面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
在信息化应用建设方面,努力按照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办公智能化、服务多元化目标实施。主要表现为:(1)黄岐供电所信息化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系统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并通过了验收,使该所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服务多元化、办公智能化。黄岐供电所是全国第一个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管理基层供电所。该系统曾代表南海市参加广东省和国家城市信息化现场会和展览,朱总理视察南海时,曾为朱总理演示过该项目,近年来,该系统先后荣获南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佛山电力系统科技进步一等奖。(2)全局建成OPEN-2000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局34座110kV变电站无人值班,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县市级电力企业。(3)在桂城区开展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试点工作取得成功,使桂城区0.4kV的电压合格率由60%~80%提高到95%以上,实现配电SCADA功能,保证运行人员及时掌握设备运行信息,降低运行费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电能质量,使非故障区域停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提高了供电可靠率。(4)贯穿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办公环境实现了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系统集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系统)、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及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电子办公手段为一体的事务管理,将公文流转及公文处理、会议管理、电子邮件、电子论坛、个人数字助理等功能溶为一体,大大提高公文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如,2001年建成的电力生产调度综合楼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包括综合布线、电力自动监控、安防监控、照明自动化、空调系统、现代化电子会议设施和门禁、考勤、内部消费、巡更、停车场管理的一卡通系统七大部分。又如,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是基于数字网络的可视IP电话系统。员工之间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可以在各自的办公室参与视频电子会议;再如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让员工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清楚看到变电站里的情况,有效加强了对变电站的监控,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远程指挥的准确性。
为了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各项业务,提高业务处理的信息化水平,我们针对多项业务开发、推广了相应的业务系统,让信息化带动各项业务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这些业务系统包括:电能营销管理系统、配电运行管理系统、配电建设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1)电能营销系统实现了电能采集、电费计算、电费复核和电费结算全过程自动化,营销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