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魅力――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江苏海门见闻
2006-06-05 11:13:50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记者 沈伟民 通讯员 曹 斌
一张普通的A4纸,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就成为了不易被锈蚀的电杆号牌,代替了原来使用的成本较高的铝质杆号牌。这是江苏海门供电公司“新型纸质杆号牌推广应用项目”取得的成果。
海门是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之一。海门供电公司承担了28个农网科技项目的攻关任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型纸质杆号牌推广应用项目”虽然只是这28个项目中的小项目,却是该公司努力创新的有力证明。
创新思路
2003年10月,海门供电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江苏省电力公司对创建工作明确提出了“全国试点,江苏示范”的八字要求。
试点,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多年来,该公司坚持科技兴企方针,近十年中成功开发了3个省公司级的试点项目,为进一步探索企业的科技进步模式,成功完成试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试点,意味着没有捷径可走,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海门供电公司领导班子认为,要想试点成功,思路是关键。经过广泛调研之后,他们决定实施电网优化、信息化、“四新”应用和管理创新四大工程,确立了“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工作思路。
为了组织实施好试点工作,该公司专门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实施。为了使项目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他们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技术进步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多次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确定了迫切需要实施技术改造的28个项目。2004年10月,试点方案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审查,总投资5515万元,计划实施时间为一年左右。
电网优化是该公司四大试点工程中的第一项,主要包括扩建110千伏师山变电站和新建35千伏货隆输变电工程。其中,货隆变电站的建设突出体现了电网优化的新思路。在货隆变现场,中国电科院农电所原所长徐腊元介绍说,这是全国第一个农村35千伏新模式变电站。它在设计理念上采用35千伏单线单变、10千伏线路环网的方式,不仅简化了35千伏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而且减少了相关进出线间隔的投资,有效减少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
创建亮点
在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的创建过程中,海门供电公司创新亮点不断出现。
通信网络集中监控系统是其一。在该公司通信监控中心,该项目施工负责人朱建华打开了机房监测视频系统。通过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对任一机房进行全方位监控,如遥控机房内的电灯开关、监测蓄电池量乃至门窗异动。据朱建华介绍,该公司辖区内分布着50个远端通信站,有近400千米的光缆线路,是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原来,整个通信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由公司通信班完成,工作量大,且及时发现故障的难度大。2005年9月,通信集中监控系统投入运行。该系统建立了光缆监测、业务自动测试、信息整合、应用管理、电源监测、环境监控、自动告警和短信发布模块,实现了对通信网络的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
整合现有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是其二。该公司将变电管理、线路管理、线损管理等各项工作全部纳入MIS系统,使生产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输电GIS、配电DMS系统的应用,基本实现了海门虚拟“数字电网”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统一,具备了线路定位、台账资料查询等功能,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营销管理信息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初步实现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此外,该公司不断完善调度自动化系统,使其具备电网监控功能。他们在调度综合自动化服务器和生产MIS系统之间加装路由器,实现了调度综合自动化和生产MIS之间的安全隔离。在完善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装置网络化。无功优化系统的运行,实现了电网无功电压从“就地最优”到“全网最优”的改变,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电压质量。
一张普通的A4纸,经过简单的加工处理,就成为了不易被锈蚀的电杆号牌,代替了原来使用的成本较高的铝质杆号牌。这是江苏海门供电公司“新型纸质杆号牌推广应用项目”取得的成果。
海门是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之一。海门供电公司承担了28个农网科技项目的攻关任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型纸质杆号牌推广应用项目”虽然只是这28个项目中的小项目,却是该公司努力创新的有力证明。
2003年10月,海门供电公司被确定为国家电网公司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江苏省电力公司对创建工作明确提出了“全国试点,江苏示范”的八字要求。
试点,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多年来,该公司坚持科技兴企方针,近十年中成功开发了3个省公司级的试点项目,为进一步探索企业的科技进步模式,成功完成试点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试点,意味着没有捷径可走,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海门供电公司领导班子认为,要想试点成功,思路是关键。经过广泛调研之后,他们决定实施电网优化、信息化、“四新”应用和管理创新四大工程,确立了“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工作思路。
为了组织实施好试点工作,该公司专门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实施。为了使项目充分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他们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技术进步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多次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最终确定了迫切需要实施技术改造的28个项目。2004年10月,试点方案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的审查,总投资5515万元,计划实施时间为一年左右。
电网优化是该公司四大试点工程中的第一项,主要包括扩建110千伏师山变电站和新建35千伏货隆输变电工程。其中,货隆变电站的建设突出体现了电网优化的新思路。在货隆变现场,中国电科院农电所原所长徐腊元介绍说,这是全国第一个农村35千伏新模式变电站。它在设计理念上采用35千伏单线单变、10千伏线路环网的方式,不仅简化了35千伏变电站的接线方式,而且减少了相关进出线间隔的投资,有效减少了变电站的占地面积。
在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的创建过程中,海门供电公司创新亮点不断出现。
通信网络集中监控系统是其一。在该公司通信监控中心,该项目施工负责人朱建华打开了机房监测视频系统。通过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对任一机房进行全方位监控,如遥控机房内的电灯开关、监测蓄电池量乃至门窗异动。据朱建华介绍,该公司辖区内分布着50个远端通信站,有近400千米的光缆线路,是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原来,整个通信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由公司通信班完成,工作量大,且及时发现故障的难度大。2005年9月,通信集中监控系统投入运行。该系统建立了光缆监测、业务自动测试、信息整合、应用管理、电源监测、环境监控、自动告警和短信发布模块,实现了对通信网络的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
整合现有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是其二。该公司将变电管理、线路管理、线损管理等各项工作全部纳入MIS系统,使生产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输电GIS、配电DMS系统的应用,基本实现了海门虚拟“数字电网”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统一,具备了线路定位、台账资料查询等功能,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营销管理信息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初步实现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此外,该公司不断完善调度自动化系统,使其具备电网监控功能。他们在调度综合自动化服务器和生产MIS系统之间加装路由器,实现了调度综合自动化和生产MIS之间的安全隔离。在完善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装置网络化。无功优化系统的运行,实现了电网无功电压从“就地最优”到“全网最优”的改变,降低了线路损耗,提高了电压质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