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电公司配电管理系统的规划
2008-07-02 10:37:1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山东省临朐县供电公司 宋海青
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质量,并为电力系统电力市场的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1 配电管理系统的概念
配电管理系统简称为DMS,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技术对配电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并对其设备、图纸和日常工作实现离线、在线管理,提高配电运行的可靠性和故障自动分段、故障快速处理。笔者认为一般应有以下基本功能。
配电网的SCADA功能:通过RTU、FTU数据采集设备,收集电网的实时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手段将数据送入前置机,再通过计算机网络并遵从一定的协议,把数据送入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供其它功能工作站使用。
配电网的负荷管理(LM)功能:负荷管理提供控制用户负荷,以及帮助控制中心操作员制定负荷控制策略和计划的能力。其中削峰和降压减载为其主要的两个功能。此外,DMS应用软件中估计负荷增减的预报模型,以及在操作培训模拟DIS上,按区域或按系统对控制方案进行评价研究的功能,也属于负荷管理的范畴。
配电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软件功能:配电高级应用软件设计时也需考虑很多因素。面向配电管理的应用软件应按重点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开发。基本应用软件:如网络拓扑、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短路电流、电压无功控制、负荷预报等。派生应用软件:如变电所负荷分配、馈线负荷分配、按相平衡负荷等。专门应用软件:小区负荷预报、故障电话处理等。
配电网的AM/FM/GIS功能:即配电网的图纸管理。标明有各种电力设备和线路的街道地理位置图,用来管理和维护电力设备以及查找和排除故障。另外,还应有不少面向电网运行的功能。
2 配电管理系统的规划
2.1 配电结构的改造
笔者认为配电在发展的过程中,“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现象很明显,配电网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重眼前、随意、分散,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特别是结构不合理尤为严重,是建设配电管理系统的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对单一的辐射型网络进行必要环网优化,使其向混合型多样化的网络发展,优化供电范围和线路线径,优化负荷的分配,特别是对城网,更应如此。
2.2 规范配电的各项管理制度
管理是关键,无论在配电管理系统投入多大的财力,如果管理上不理顺、一团乱麻,配电管理系统无论做多好,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理顺管理,严格按照规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管理,严肃岗位责任制,提高人员的素质,划清设备的产权归属及维护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配电管理系统建成以后充分发挥作用。
2.3 配电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应具备功能
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性问题: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模块化设计、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基本模块和功能:配电图纸系统(AM/FM/GIS)是自动绘图AM,设备管理FM。
自动绘图:利用数字化仪,手工录入地图,经过矢量化操作,将其转化为矢量图。可利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基于合适比例尺的电子地图得到矢量图。通过光栅矢量化功能,将单色光栅地理图转换成矢量图。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运行工况的管理,同时将变电所、用户作为设备管理相关的参数,不仅具有录入设备技术档案功能,记录运行工况变更情况,并具有设备技术档案与设备运行工况的对象查询和区域查询功能。配电设备管理:以电压等级及线路组织设备。主要有:线路、杆塔、配电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电容器、电流互感器、电缆、变台、配电室、开闭站、箱式变、重合器、分段器、户外开关等。变电设备:以变电所组织数据,管理变电所及其所辖设备。主要有:变电所、主变、所用变、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缆、隔离开关、电力电容器、母线、避雷器、耦合电容、阻波器、消弧线圈、电抗器、故障录波器、小电流接地选线综合装置、VQC、RTU、穿墙套管、直流设备、接地网等。用户表计管理:以用户组织数据,管理用户信息及其所属表计。包括:用户、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有功表、无功表、峰谷表、电压监测表等。
GIS功能主要包括:地理信息、设备信息,适应配电运行管理和建设的分层管理。图纸任意缩放、图纸自动漫游、图纸导航、地图管理、地图编辑、距离自动测量。
电网SCADA:数据采集和发送、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功能、信息报警、数据转发。
配电自动化:应能实现故障自动定位、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自动分配负荷、平衡电网。通信方式应能满足多样性,诸如:电话通信、微波、扩频电台、配电载波、光纤、卫星等。
故障电话管理:通过电话进行故障的快速管理,包括客户故障电话管理、<
山东省临朐县供电公司 宋海青
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对多项管理过程提供信息支持,改善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减少运行维护费用和各种损耗,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质量,并为电力系统电力市场的改革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1 配电管理系统的概念
配电管理系统简称为DMS,就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监控、网络通信、数据处理技术对配电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并对其设备、图纸和日常工作实现离线、在线管理,提高配电运行的可靠性和故障自动分段、故障快速处理。笔者认为一般应有以下基本功能。
配电网的SCADA功能:通过RTU、FTU数据采集设备,收集电网的实时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手段将数据送入前置机,再通过计算机网络并遵从一定的协议,把数据送入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供其它功能工作站使用。
配电网的负荷管理(LM)功能:负荷管理提供控制用户负荷,以及帮助控制中心操作员制定负荷控制策略和计划的能力。其中削峰和降压减载为其主要的两个功能。此外,DMS应用软件中估计负荷增减的预报模型,以及在操作培训模拟DIS上,按区域或按系统对控制方案进行评价研究的功能,也属于负荷管理的范畴。
配电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软件功能:配电高级应用软件设计时也需考虑很多因素。面向配电管理的应用软件应按重点分成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开发。基本应用软件:如网络拓扑、状态估计、潮流计算、短路电流、电压无功控制、负荷预报等。派生应用软件:如变电所负荷分配、馈线负荷分配、按相平衡负荷等。专门应用软件:小区负荷预报、故障电话处理等。
配电网的AM/FM/GIS功能:即配电网的图纸管理。标明有各种电力设备和线路的街道地理位置图,用来管理和维护电力设备以及查找和排除故障。另外,还应有不少面向电网运行的功能。
2 配电管理系统的规划
2.1 配电结构的改造
笔者认为配电在发展的过程中,“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现象很明显,配电网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重眼前、随意、分散,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问题都暴露出来,特别是结构不合理尤为严重,是建设配电管理系统的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对单一的辐射型网络进行必要环网优化,使其向混合型多样化的网络发展,优化供电范围和线路线径,优化负荷的分配,特别是对城网,更应如此。
2.2 规范配电的各项管理制度
管理是关键,无论在配电管理系统投入多大的财力,如果管理上不理顺、一团乱麻,配电管理系统无论做多好,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理顺管理,严格按照规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细化管理,严肃岗位责任制,提高人员的素质,划清设备的产权归属及维护制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配电管理系统建成以后充分发挥作用。
2.3 配电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应具备功能
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性问题: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模块化设计、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基本模块和功能:配电图纸系统(AM/FM/GIS)是自动绘图AM,设备管理FM。
自动绘图:利用数字化仪,手工录入地图,经过矢量化操作,将其转化为矢量图。可利用测绘部门提供的基于合适比例尺的电子地图得到矢量图。通过光栅矢量化功能,将单色光栅地理图转换成矢量图。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运行工况的管理,同时将变电所、用户作为设备管理相关的参数,不仅具有录入设备技术档案功能,记录运行工况变更情况,并具有设备技术档案与设备运行工况的对象查询和区域查询功能。配电设备管理:以电压等级及线路组织设备。主要有:线路、杆塔、配电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电容器、电流互感器、电缆、变台、配电室、开闭站、箱式变、重合器、分段器、户外开关等。变电设备:以变电所组织数据,管理变电所及其所辖设备。主要有:变电所、主变、所用变、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力电缆、隔离开关、电力电容器、母线、避雷器、耦合电容、阻波器、消弧线圈、电抗器、故障录波器、小电流接地选线综合装置、VQC、RTU、穿墙套管、直流设备、接地网等。用户表计管理:以用户组织数据,管理用户信息及其所属表计。包括:用户、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有功表、无功表、峰谷表、电压监测表等。
GIS功能主要包括:地理信息、设备信息,适应配电运行管理和建设的分层管理。图纸任意缩放、图纸自动漫游、图纸导航、地图管理、地图编辑、距离自动测量。
电网SCADA:数据采集和发送、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功能、信息报警、数据转发。
配电自动化:应能实现故障自动定位、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自动分配负荷、平衡电网。通信方式应能满足多样性,诸如:电话通信、微波、扩频电台、配电载波、光纤、卫星等。
故障电话管理:通过电话进行故障的快速管理,包括客户故障电话管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