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WSN无线遥感技术落户浙江海宁农村
2007-12-28 16:12:0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地处长三角南翼的浙江海宁市(县级),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2006年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居22位,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和浙江省文明城市,素有“观潮胜地、皮革之都、家纺基地、经编名城、文化之邦”之美誉。
由于科技信息工作一直处于领先,2004年海宁市供电局被命名为“全国农网科技进步示范县”,为提高电网的科技含量而开发试点一些项目。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海宁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唯一一个试点地区,开始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配置标准和创新管理服务上,探索一套适合发达地区农村的新农村供电模式的样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2%的GDP,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16%左右(2005年)。有数据显示,2005年,长三角地区能耗总量接近3.7亿tce,其中电力消费量4758亿kwh,分别占全国的16.6%和19.2%。该地区人均用电量3360kWh,人均生活用电量340kwh,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和1.6倍,终端电力消费比例更高达47%,约为全国比例的2倍强。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农网建设的不断加剧,也使得农村电网的一些管理瓶颈开始隐现。
胡士庆是浙江海宁市盐官供电营业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以前每到了月初的时候,胡师傅就背着工具包,骑着他的两轮摩托出门抄录电表。在他负责的2个村、20多个配变台区里,一共有1300多户农户的表计需要每月逐户抄录,每到一户,胡士庆都要在随身携带的抄表器上输入住户的编号,检查上个月的用电情况,以及输入当月的电能表度数。“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户家里都盖起了庭院,打起了围墙,白天农户不在家,农电工抄录电表被拒之门外时有发生。上个月为抄录宋家角配变台区宋国富家的电表,就上门去抄了6次”。胡师傅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多跑几趟倒是没啥,要是不能按时完成表计抄录,耽误了电量统计和电费回收可是大事儿啊”。
农民的用电安全意识也相对欠缺,现在家用的空调、冰箱、电脑等现代化电器早已走入寻常农户家,可是表后线路老化、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依然很多。海宁市供电局党委书记周自强介绍说:“表后线路产权属于用户,但是农村地区用户的用电安全宣传尚未普及,出现了用电故障,农电工也常常要上门帮助处理,这更加大了农电工的工作量。”
在胡师傅的工具包里,记者还看到一只小巧的手电筒,胡士庆微笑着说,许多农户喜欢在自家门前搭建宽大的遮雨棚,遇上阴暗的天气,就没法看清表计的度数,一些白天抄不到电表的农户,有时也只能晚上去抄,从事了十余个年头的农电工作,小手电可帮了他大忙啊。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面积大、居住又相对分散,不但在电表抄录工作上费时费力,农户在用电安全上也存在问题。
海宁市供电局党委书记兼用电副局长周自强说,“现在很多农电工依靠两轮摩托车或电瓶车走村串户进行工作,在交通上也存在一定隐患。传统的手工电表抄录工作,还难以避免的存在漏抄、错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人在表计抄录上做文章,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农村电网管理的逐步完善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从去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了新农村电气化供电模式的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并在全国8个典型县(市)进行试点,浙江海宁市作为东部地区唯一的一个试点县开始探索科技兴网之路。其中WSN无线遥感远程抄表技术作为国网公司最大的科技项目,在海宁市重点开发。
海宁市供电局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农电所签订了相关协议,并制定了《基于WSN无线技术的远程电力抄表解决方案》,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嘉兴电力局领导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专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邀请电科院农电所领导专家在海宁召开了海宁示范项目实施研讨会,提出的项目实施方案、目标定位、预期成果等建议,并及时迅速地批准了海宁项目实施的可研报告,落实了项目资金来源。
技术人员介绍说,目前农村电表的手工抄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无法在同一时刻获取准确、精准的数据,这也使得在用电量、线路损耗等计算上存在偏差。海宁市供电局的WSN无线遥感技术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并成为全国首家将这一科技运用于农村电网的单位。
在海宁桃园村的配电室,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打开了电表箱,该局调度所主任董培贤指着一个固定电话机大小的盒子说,“这就是无线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通过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把农户电表里的数据集中,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局里的数据库,反映户表的数据。整套系统技术由大量传感器结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自组织构成的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该设备还具有体积小、低功耗、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等诸多优点,工作人员只需要在营业厅内轻轻点击电脑<
由于科技信息工作一直处于领先,2004年海宁市供电局被命名为“全国农网科技进步示范县”,为提高电网的科技含量而开发试点一些项目。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海宁市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唯一一个试点地区,开始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配置标准和创新管理服务上,探索一套适合发达地区农村的新农村供电模式的样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2%的GDP,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16%左右(2005年)。有数据显示,2005年,长三角地区能耗总量接近3.7亿tce,其中电力消费量4758亿kwh,分别占全国的16.6%和19.2%。该地区人均用电量3360kWh,人均生活用电量340kwh,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和1.6倍,终端电力消费比例更高达47%,约为全国比例的2倍强。
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农网建设的不断加剧,也使得农村电网的一些管理瓶颈开始隐现。
胡士庆是浙江海宁市盐官供电营业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以前每到了月初的时候,胡师傅就背着工具包,骑着他的两轮摩托出门抄录电表。在他负责的2个村、20多个配变台区里,一共有1300多户农户的表计需要每月逐户抄录,每到一户,胡士庆都要在随身携带的抄表器上输入住户的编号,检查上个月的用电情况,以及输入当月的电能表度数。“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户家里都盖起了庭院,打起了围墙,白天农户不在家,农电工抄录电表被拒之门外时有发生。上个月为抄录宋家角配变台区宋国富家的电表,就上门去抄了6次”。胡师傅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多跑几趟倒是没啥,要是不能按时完成表计抄录,耽误了电量统计和电费回收可是大事儿啊”。
农民的用电安全意识也相对欠缺,现在家用的空调、冰箱、电脑等现代化电器早已走入寻常农户家,可是表后线路老化、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依然很多。海宁市供电局党委书记周自强介绍说:“表后线路产权属于用户,但是农村地区用户的用电安全宣传尚未普及,出现了用电故障,农电工也常常要上门帮助处理,这更加大了农电工的工作量。”
在胡师傅的工具包里,记者还看到一只小巧的手电筒,胡士庆微笑着说,许多农户喜欢在自家门前搭建宽大的遮雨棚,遇上阴暗的天气,就没法看清表计的度数,一些白天抄不到电表的农户,有时也只能晚上去抄,从事了十余个年头的农电工作,小手电可帮了他大忙啊。
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面积大、居住又相对分散,不但在电表抄录工作上费时费力,农户在用电安全上也存在问题。
海宁市供电局党委书记兼用电副局长周自强说,“现在很多农电工依靠两轮摩托车或电瓶车走村串户进行工作,在交通上也存在一定隐患。传统的手工电表抄录工作,还难以避免的存在漏抄、错抄现象,甚至还有一些人在表计抄录上做文章,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农村电网管理的逐步完善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从去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开始了新农村电气化供电模式的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并在全国8个典型县(市)进行试点,浙江海宁市作为东部地区唯一的一个试点县开始探索科技兴网之路。其中WSN无线遥感远程抄表技术作为国网公司最大的科技项目,在海宁市重点开发。
海宁市供电局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农电所签订了相关协议,并制定了《基于WSN无线技术的远程电力抄表解决方案》,浙江省电力公司和嘉兴电力局领导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专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邀请电科院农电所领导专家在海宁召开了海宁示范项目实施研讨会,提出的项目实施方案、目标定位、预期成果等建议,并及时迅速地批准了海宁项目实施的可研报告,落实了项目资金来源。
技术人员介绍说,目前农村电表的手工抄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无法在同一时刻获取准确、精准的数据,这也使得在用电量、线路损耗等计算上存在偏差。海宁市供电局的WSN无线遥感技术将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并成为全国首家将这一科技运用于农村电网的单位。
在海宁桃园村的配电室,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打开了电表箱,该局调度所主任董培贤指着一个固定电话机大小的盒子说,“这就是无线遥感技术的核心设备,通过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把农户电表里的数据集中,通过电信的网络,传送到局里的数据库,反映户表的数据。整套系统技术由大量传感器结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自组织构成的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该设备还具有体积小、低功耗、无中心、自组织、多跳路由、动态拓扑等诸多优点,工作人员只需要在营业厅内轻轻点击电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