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系统
2007-09-05 13:50:0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平台的构成,实现方式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及在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电网调度;专业管理;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7)05-00-02
随着电力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福建电力模拟市场的逐步规范管理,加强对各县调及直调电厂的各调度专业的管理,已是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此,建立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系统作为技术平台,可以对地区电网调度中的负荷、电量、水库资料、发电月报等相关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地完成统计上报,建立厂网间的技术交流平台,信息反馈平台,有效开展优质服务,建立渠道让电厂可以随时双向沟通,更好地实现地区电网调度专业的垂直管理,从而优化调度方案,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获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1 系统的总要求和技术方案
系统包含中心系统和各县调及直调电厂子系统,系统配备服务器,数据库实现双机热备。系统服务端采用了 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系统平台,数据库系为Oracle 9i商用数据库。系统采用平台化概念设计,完全是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软件包括人机、应用和数据三个层次,具有统一的人机界面、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和统一的应用程序结构。系统包含有 C/S 和 B/S 两种,C/S界面主要供地调用户使用,B/S界面供远方各县调及直调电厂用户使用。数据交换服务是为了满足系统间信息交换的需要设计的,是基于ASP和Power Builder技术开发的,能支持广泛的数据类型和多种交换方式。它是支持跨系统工作流的数据交换和同步的基础。数据操作和处理模块包含各类数据处理的功能,如数据操作处理、统计计算以及报表生成等功能。工作流控制模块即工作流引擎,本系统的工作流是面向数据库对象的,系统采用了完全动态的流向、角色和被管理对象的工具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本系统的应用功能都是在软件平台上以编程的方式实现。系统功能包含了地区电网调度系统中的调度运行、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水库和水能调度、通信、自动化管理等,实现了电力调度管理的规范化。
1.1 项目总体要求
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分布式处理环境的网络结构。满足可扩充性、安全可靠性、开放性等要求,具备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先进性要求系统的配置采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和系统模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和系统安全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可扩充性要求考虑系统扩充(包括硬件增加新计算机的能力和软件增加新功能)的能力。系统可以逐步建设、逐步投运、逐步扩充、逐步升级;系统的结构能支持多类型计算机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具有兼容性和可移植性;软、硬接口符合国际标准。可靠性要求系统提供保证数据安全的措施,重要的设备、软件功能和数据具有备份,并为系统故障的隔离和排除提供快捷的技术手段。安全性对系统资源和功能的使用必须具有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为保证授权机制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IP地址、加密认证卡或登录短信验证码认证。开放性要求系统具有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保证与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实现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方便接入。分布式处理要求应用软件按功能分配到网络上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功能的分布以保证系统的负荷均衡和网络负荷最小,以防止功能分布不当而引起通信的“瓶颈”效应,并有效提高系统响应时间。可维护性要求系统设计是高可维护的,能满足应用功能不断发展实现动态维护的要求。系统具有用户可定制、可扩展和用户再开发能力等平台特性。
1.2 技术方案
系统的软件设计继续采用与应用业务相关的平台化设计思想,把各种应用需求归纳为对信息处理的抽象要求。整个系统设计成一个基于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建模平台,并通过运行系统对模型的解释来达到管理信息与业务过程的目的。其核心是通过对信息与业务过程的高度抽象来保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期达到软件内核的稳定和应用业务变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在上述平台基础上,系统实现了电力调度的调度运行、运行方式、检修申请、继电保护、水库调度、电厂管理、通信、自动化管理等专业和SCADA数据提取等管理应用,全面实现了电力调度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本项目依托地调现有DMIS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统一的企业建模系统,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统一的工作流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调实际需求进行功能及应用的完善及扩充。加强数据交换平台在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地调、县调之间大量生产和管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2 实现功能
改进和完善数据交换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地调与九个县调、五个直调电厂的DMIS系统在广域网上实现互联。交换系统做到传输快捷、
关键词:电网调度;专业管理;应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867(2007)05-00-02
随着电力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福建电力模拟市场的逐步规范管理,加强对各县调及直调电厂的各调度专业的管理,已是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此,建立地区电网调度管理系统作为技术平台,可以对地区电网调度中的负荷、电量、水库资料、发电月报等相关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地完成统计上报,建立厂网间的技术交流平台,信息反馈平台,有效开展优质服务,建立渠道让电厂可以随时双向沟通,更好地实现地区电网调度专业的垂直管理,从而优化调度方案,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获得较好社会经济效益。
1 系统的总要求和技术方案
系统包含中心系统和各县调及直调电厂子系统,系统配备服务器,数据库实现双机热备。系统服务端采用了 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系统平台,数据库系为Oracle 9i商用数据库。系统采用平台化概念设计,完全是层次化和模块化的,软件包括人机、应用和数据三个层次,具有统一的人机界面、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和统一的应用程序结构。系统包含有 C/S 和 B/S 两种,C/S界面主要供地调用户使用,B/S界面供远方各县调及直调电厂用户使用。数据交换服务是为了满足系统间信息交换的需要设计的,是基于ASP和Power Builder技术开发的,能支持广泛的数据类型和多种交换方式。它是支持跨系统工作流的数据交换和同步的基础。数据操作和处理模块包含各类数据处理的功能,如数据操作处理、统计计算以及报表生成等功能。工作流控制模块即工作流引擎,本系统的工作流是面向数据库对象的,系统采用了完全动态的流向、角色和被管理对象的工具化管理,整个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本系统的应用功能都是在软件平台上以编程的方式实现。系统功能包含了地区电网调度系统中的调度运行、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水库和水能调度、通信、自动化管理等,实现了电力调度管理的规范化。
1.1 项目总体要求
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支持分布式处理环境的网络结构。满足可扩充性、安全可靠性、开放性等要求,具备强大的网络通信功能。先进性要求系统的配置采用先进的平台技术和系统模型,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和系统安全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可扩充性要求考虑系统扩充(包括硬件增加新计算机的能力和软件增加新功能)的能力。系统可以逐步建设、逐步投运、逐步扩充、逐步升级;系统的结构能支持多类型计算机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具有兼容性和可移植性;软、硬接口符合国际标准。可靠性要求系统提供保证数据安全的措施,重要的设备、软件功能和数据具有备份,并为系统故障的隔离和排除提供快捷的技术手段。安全性对系统资源和功能的使用必须具有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为保证授权机制的执行,系统全面支持IP地址、加密认证卡或登录短信验证码认证。开放性要求系统具有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保证与相关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实现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方便接入。分布式处理要求应用软件按功能分配到网络上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功能的分布以保证系统的负荷均衡和网络负荷最小,以防止功能分布不当而引起通信的“瓶颈”效应,并有效提高系统响应时间。可维护性要求系统设计是高可维护的,能满足应用功能不断发展实现动态维护的要求。系统具有用户可定制、可扩展和用户再开发能力等平台特性。
1.2 技术方案
系统的软件设计继续采用与应用业务相关的平台化设计思想,把各种应用需求归纳为对信息处理的抽象要求。整个系统设计成一个基于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动态建模平台,并通过运行系统对模型的解释来达到管理信息与业务过程的目的。其核心是通过对信息与业务过程的高度抽象来保持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期达到软件内核的稳定和应用业务变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在上述平台基础上,系统实现了电力调度的调度运行、运行方式、检修申请、继电保护、水库调度、电厂管理、通信、自动化管理等专业和SCADA数据提取等管理应用,全面实现了电力调度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本项目依托地调现有DMIS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统一的企业建模系统,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统一的工作流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县调实际需求进行功能及应用的完善及扩充。加强数据交换平台在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地调、县调之间大量生产和管理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2 实现功能
改进和完善数据交换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地调与九个县调、五个直调电厂的DMIS系统在广域网上实现互联。交换系统做到传输快捷、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