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 企业发展的科技引擎
2007-03-26 10:52:21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多年来,天津市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使这项工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月4日,天津市电力公司在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上,荣获由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颁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称号(排名第55位),同时获得最佳IT服务管理(ITSM)奖和最佳技术战略奖。
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信息化支撑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天津公司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从2005年开始组织编写“十一五”信息规划。
信息规划编制工作本身是系统性、创新性工程。天津公司从学习和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实际,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规划的编制。
成功的信息化应用必将支持和推动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天津公司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整体要求,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统一部署,天津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公共数据模型、业务数据元素、数据编码和代码等标准主题数据仓库,与国家电网公司门户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交换。重点推广了工作票系统、输变电智能巡检系统(PDA)和新设备投入申请系统;推广了大修、技改定额管理系统;推广了配电调度方式图管理系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安排,天津公司还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信息一体化平台技术咨询工作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试点工作,组织完成了信息资源规划。
目前,天津公司围绕生产和经营活动,已集中建设了多项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天津电力企业信息门户系统(EIP)、集中式生产管理系统(PNM)、计量设备全息管理系统、基于SOA的企业个性化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关键业务异地容灾系统、民用电管理系统均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部分项目还获得了华北电网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2006年,天津公司被评为天津市“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先进集体。
IT服务管理
支撑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对信息系统的日趋依赖,面对来自IT界的运维流程、量化工作的管理挑战和多元化IT系统复杂技术的挑战,天津公司坚持深化内部运行管理,积极开拓思路,探索研究企业级信息系统框架下的IT运维新路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公司IT项目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但同时也存在监测手段有限、信息无法达到完全共享、缺乏准确的量化数据来反映工作业绩、经验积累速度较慢等问题。传统的IT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IT运维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IT管理模式来支持对IT系统的分析、建设、运行维护,使各业务系统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IT系统环境中稳步发展,为天津公司赢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
为此,天津公司明确提出以安全运行为中心,建立应用体系架构明晰、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机制高效、技术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体系;支持、催生企业持续实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全行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力争在科技创新、安全运行、基础管理、服务体系和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为把天津公司建成最具价值创造力企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公司首先从评估分析入手,确定天津公司目前的IT服务管理水平,然后根据中心管理层的目标,找出差距,为天津公司IT服务管理的建设及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最后,进行流程设计。通过建设服务管理平台,提供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使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清晰化,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天津公司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IT服务管理流程,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为业务部门提供IT服务”转变;二是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的管理”向“面向流程的管理”转变;三是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信息化基础建设支撑企业战略发展
一个完备、坚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滚动建设和持续发展,天津公司建成了统一的企业网络平台、系统支撑平台、统一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个性化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和信息安全管理中心、IT运维管理中心及数据中心。根据项目的需要,该公司还引进了管理咨询公司,帮助企业规范、优化业务流程。
从1998年底开始,天津公司就着手建立电力广域网,2004年进行核心层ATM骨干网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ATM骨干网的功能,提高了骨干网的可靠性,同时提高各基层单位的接入带宽,形成三层网络结构,
多年来,天津市电力公司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使这项工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月4日,天津市电力公司在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上,荣获由CECA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颁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称号(排名第55位),同时获得最佳IT服务管理(ITSM)奖和最佳技术战略奖。
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信息化支撑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天津公司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从2005年开始组织编写“十一五”信息规划。
信息规划编制工作本身是系统性、创新性工程。天津公司从学习和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实际,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规划的编制。
成功的信息化应用必将支持和推动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天津公司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整体要求,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建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统一部署,天津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公共数据模型、业务数据元素、数据编码和代码等标准主题数据仓库,与国家电网公司门户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交换。重点推广了工作票系统、输变电智能巡检系统(PDA)和新设备投入申请系统;推广了大修、技改定额管理系统;推广了配电调度方式图管理系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安排,天津公司还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信息一体化平台技术咨询工作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试点工作,组织完成了信息资源规划。
目前,天津公司围绕生产和经营活动,已集中建设了多项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天津电力企业信息门户系统(EIP)、集中式生产管理系统(PNM)、计量设备全息管理系统、基于SOA的企业个性化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关键业务异地容灾系统、民用电管理系统均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部分项目还获得了华北电网科技进步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2006年,天津公司被评为天津市“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先进集体。
IT服务管理
支撑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对信息系统的日趋依赖,面对来自IT界的运维流程、量化工作的管理挑战和多元化IT系统复杂技术的挑战,天津公司坚持深化内部运行管理,积极开拓思路,探索研究企业级信息系统框架下的IT运维新路子。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公司IT项目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但同时也存在监测手段有限、信息无法达到完全共享、缺乏准确的量化数据来反映工作业绩、经验积累速度较慢等问题。传统的IT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IT运维需要,因此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IT管理模式来支持对IT系统的分析、建设、运行维护,使各业务系统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IT系统环境中稳步发展,为天津公司赢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效益。
为此,天津公司明确提出以安全运行为中心,建立应用体系架构明晰、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机制高效、技术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经营管理体系;支持、催生企业持续实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全行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力争在科技创新、安全运行、基础管理、服务体系和科技队伍建设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为把天津公司建成最具价值创造力企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该公司首先从评估分析入手,确定天津公司目前的IT服务管理水平,然后根据中心管理层的目标,找出差距,为天津公司IT服务管理的建设及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最后,进行流程设计。通过建设服务管理平台,提供事件管理流程、问题管理流程、变更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流程,使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清晰化,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天津公司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IT服务管理流程,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为业务部门提供IT服务”转变;二是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的管理”向“面向流程的管理”转变;三是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信息化基础建设支撑企业战略发展
一个完备、坚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的滚动建设和持续发展,天津公司建成了统一的企业网络平台、系统支撑平台、统一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个性化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和信息安全管理中心、IT运维管理中心及数据中心。根据项目的需要,该公司还引进了管理咨询公司,帮助企业规范、优化业务流程。
从1998年底开始,天津公司就着手建立电力广域网,2004年进行核心层ATM骨干网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ATM骨干网的功能,提高了骨干网的可靠性,同时提高各基层单位的接入带宽,形成三层网络结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