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催生企业革命
黄振宇
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支撑着电力生产、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而如何保障信息安全、管理好数字化电网、防范信息风险也日益成为突出问题。
2006年12月20日,浙江嘉兴电力局成功获得UKAS注册的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由国际著名认证机构挪威船级社颁发的证书,成为中国电力第一家通过ISO/IEC27001∶2005认证的企业,填补了国内供电企业通过这项认证的空白。
打造数字化网络平台
浙江电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走在全国前列,而嘉兴电力局的信息化建设又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是浙江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而在1998年以前,嘉兴电力局的各区、县分局的信息应用系统“各自为政”,每一个供电局都是一个小的局域网,互相之间信息不通畅。
应用的迫切需求是嘉兴电力局改善网络状况的直接原因。2006年4月,嘉兴电力局启动了信息安全贯标工作,最终决定引入国际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即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用于防止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的中断、数据的丢失、敏感信息的泄密所导致的供电中断或事故,保证供电业务的连续性。
如今,嘉兴电力局信息网络已覆盖该地区各电力企业、各级变电所、供电所、供电营业所,以及延伸到班组的宽带信息高速公路。主干网络通道为1000Mbps以太网,骨干节点基本具备冗余通道,并具备冗余设备,信息网络装备水平行业领先。一位负责人自豪地向笔者介绍:“现在许多地区的电力企业都纷纷到嘉兴取经。”
不是简单模仿而是管理变革
电力信息化是实现电网管理手段现代化、内容精细化、成本集约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打造数字电网、坚强电网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嘉兴电力局为适应电力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管理理念更新和工作流程重组入手,采用“三个引入”的发展战略,即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结构和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1999年到2002年,嘉兴电力局和SAP公司全面合作,先后采用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等模块,2003年又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开始了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改造。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嘉兴电力局对信息资源实行集中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覆盖企业的基建、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方面。目前,嘉兴电力局在线运行的应用系统有:部属企业SAP、省属供电企业SAP、PI实时数据库、办公自动化、用电营销系统、95598客户呼叫系统、银行联网实时缴费系统等,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优质服务。集中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总投资,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项目上线快、见效快。
嘉兴电力局科技信息处负责人告诉笔者,在管理软件的引入上,嘉兴电力局不是整体照搬和简单模仿西方的管理经验和模式,而是通过程序改良,以适应国有企业的管理,同时又能够提高效率。
信息化革命带来效益革命
科技出效益,管理出效益。信息化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
嘉兴电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信息化为企业发展创造的有形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应用SAP营销系统后,嘉兴电力局缺陷处理周期从1.5小时缩短到0.6小时,故障抢修年平均时间由0.75小时下降到0.5小时。优化人力、设备等资源的配置,降低管理成本。变电所人员从15人降到7人,嘉兴电力局现有110千伏变电所53座,以每人一年支出5万元计算,可节省人力成本2120万元。嘉兴电网最早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对全局所辖的13座220千伏变电所全部实行分层分区集控管理,各变电所无人或少人值班,就是充分利用了信息资源和网络技术。通过银行联网电费结算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电费回收率提高了3.51%。电费回收时间(营业周期)由50天减少到45天;电费周转天数由40天减少到30天。
与此同时,信息化还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无形价值。SAP系统、生产管理系统、OA系统等,支撑着嘉兴电力局管理的正常运作;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和业务控制实时化使企业电网控制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使企业在面临城乡营销一体化、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全省用电秩序的稳定;信息化实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离以及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管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