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供电:为变电站装上慧眼
2006-06-22 09:34:22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周祥宝 唐坤然 张志勇
5月24日10:22,安丘供电公司的变电监控中心综合预警系统监控屏,发出担山变电站10千伏电缆沟小动物侵入信号,值班人员迅速通知操作队,操作队员发现电缆沟有老鼠走动的痕迹,便在沟内投放了鼠药。次日,操作队员巡视该变电站电缆沟时,发现了已经死亡的老鼠。这是安丘供电公司研制开发的无人值守变电站事故综合预警系统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该系统真正解决了变电站撤人后的后顾之忧。该系统在全国“十五”农网科技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十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从人工值班到预警模块
安丘供电公司变电运行监控中心是在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为有效解决变电站内的安全监控问题而自主研发的。过去该公司110千伏变电站有9到11人值守,35千伏变电站有4到5人值守,并且一天4次巡视。2000年11月,该公司27座变电站均具备了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功能,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这样,电网值班通过调度中心值班人员来完成,刀闸操作由新建的操作队来完成,变电站的现场安全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单靠操作队3天一次正常巡视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如何使操作队运行人员24小时实时掌握变电站运行状况?该公司副经理王加友从宾馆房间内的探测器受到启发,并大胆设想,带着6名科技骨干与淄博中瑞电气有限公司走上了联合研制开发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事故预警系统的艰辛之路。经过半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多次试验,终于将第一块预警模块投入运行。既经济又实用的预警模块,不但解决了烟雾、明火、防盗、小动物入侵等问题,而且使全站失电、直流系统故障、预告信号问题也迎刃而解。
从预警模块到预警系统
为了把预警模块做精做细,他们针对中置柜全部密封,在巡视中用测温仪对电缆头测温非常困难的情况,于2002年开发了电缆测温、图像监控、设备巡视、电能表远抄、谐波测量、SF6泄露监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7大模块,为每座110千伏变电站安装了24到29个探测器,为每座35千伏变电站安装了15个左右的探测器,成为一套无人值班变电站事故综合预警系统。
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通过终端装置采集到实时信息,并进行校对、分析处理,当确认为报警信号时,以声和光的方式发出预警信息和报警信号,使事故隐患能够早发现快速处理。监控值班员根据该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哪座变电站的哪个部位发生什么情况,以便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处理,给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真正的安全保障,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运行环境的实时监控,对变电故障缺陷实现事前预警。果真如此神奇?笔者持怀疑态度,在综合预警显示屏前咔嚓一下打着打火机,语音系统立即告知“监控中心有明火”,打火机熄灭后,语音系统又告知“监控中心明火消失”,屏幕画面立即切换到现场,将手拿打火机的笔者“逮”了个正着。笔者又随操作队员来到刘家尧变电站,操作队员用钥匙打开门轻松进入,预警系统没有报警;可笔者一推门,预警系统立即报警。作为该系统的主要研发者、多年主管电网安全生产的副经理王加友深有感触地说:“变电站撤人后的几个月,确实为安全问题提心吊胆,夜间一直难以入眠,满脑子都是变电站的安全问题。自从为变电站安装了事故综合预警系统,晚上睡觉塌实了。”
从怀疑失灵到肉眼失误
安丘供电公司经理孙业增说:“该系统使变电站的事故后报警转变为事故前预警,监控中心就像长了一双‘火眼金睛’,能明察秋毫。”运行监控人员通过以上8大系统,能够准确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现场安全状况、设备运行状态、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第一时间发现运行人员靠目测不能发现的问题,等于给监控人员装上了“千里眼”。4月21日上午,监控中心预警系统监控屏发出白芬子变电站有火警的信号,立即通知操作队员去现场查看,结果没有发现问题。但火警信号依然,下午又派人去查看,仍然未果,难道预警监控系统失灵?晚上,操作队员到该站巡视,发现电容器有个地方轻微放电,白天因为光线太强,用肉眼根本看不见。肉眼的失误,差点为预警系统蒙上“不白之冤”。
使用预警系统对变电站的集中监控管理,每年可节省人员成本和变电站运行费用300多万元。该系统还将变电站值班人员从抄表、巡视、监盘等重复繁琐的日常值班事务中解脱出来,极大地减轻了操作队员的劳动强度,并先后成功地对多起电缆冒烟事件、高压设备放电打火事件发出了险情预警。
5月24日10:22,安丘供电公司的变电监控中心综合预警系统监控屏,发出担山变电站10千伏电缆沟小动物侵入信号,值班人员迅速通知操作队,操作队员发现电缆沟有老鼠走动的痕迹,便在沟内投放了鼠药。次日,操作队员巡视该变电站电缆沟时,发现了已经死亡的老鼠。这是安丘供电公司研制开发的无人值守变电站事故综合预警系统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该系统真正解决了变电站撤人后的后顾之忧。该系统在全国“十五”农网科技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十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
从人工值班到预警模块
安丘供电公司变电运行监控中心是在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后,为有效解决变电站内的安全监控问题而自主研发的。过去该公司110千伏变电站有9到11人值守,35千伏变电站有4到5人值守,并且一天4次巡视。2000年11月,该公司27座变电站均具备了遥控、遥信、遥测、遥调功能,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这样,电网值班通过调度中心值班人员来完成,刀闸操作由新建的操作队来完成,变电站的现场安全成了十分突出的问题,单靠操作队3天一次正常巡视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如何使操作队运行人员24小时实时掌握变电站运行状况?该公司副经理王加友从宾馆房间内的探测器受到启发,并大胆设想,带着6名科技骨干与淄博中瑞电气有限公司走上了联合研制开发无人值班变电站综合事故预警系统的艰辛之路。经过半年多的潜心研究和多次试验,终于将第一块预警模块投入运行。既经济又实用的预警模块,不但解决了烟雾、明火、防盗、小动物入侵等问题,而且使全站失电、直流系统故障、预告信号问题也迎刃而解。
从预警模块到预警系统
为了把预警模块做精做细,他们针对中置柜全部密封,在巡视中用测温仪对电缆头测温非常困难的情况,于2002年开发了电缆测温、图像监控、设备巡视、电能表远抄、谐波测量、SF6泄露监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7大模块,为每座110千伏变电站安装了24到29个探测器,为每座35千伏变电站安装了15个左右的探测器,成为一套无人值班变电站事故综合预警系统。
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通过终端装置采集到实时信息,并进行校对、分析处理,当确认为报警信号时,以声和光的方式发出预警信息和报警信号,使事故隐患能够早发现快速处理。监控值班员根据该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哪座变电站的哪个部位发生什么情况,以便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处理,给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真正的安全保障,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运行环境的实时监控,对变电故障缺陷实现事前预警。果真如此神奇?笔者持怀疑态度,在综合预警显示屏前咔嚓一下打着打火机,语音系统立即告知“监控中心有明火”,打火机熄灭后,语音系统又告知“监控中心明火消失”,屏幕画面立即切换到现场,将手拿打火机的笔者“逮”了个正着。笔者又随操作队员来到刘家尧变电站,操作队员用钥匙打开门轻松进入,预警系统没有报警;可笔者一推门,预警系统立即报警。作为该系统的主要研发者、多年主管电网安全生产的副经理王加友深有感触地说:“变电站撤人后的几个月,确实为安全问题提心吊胆,夜间一直难以入眠,满脑子都是变电站的安全问题。自从为变电站安装了事故综合预警系统,晚上睡觉塌实了。”
从怀疑失灵到肉眼失误
安丘供电公司经理孙业增说:“该系统使变电站的事故后报警转变为事故前预警,监控中心就像长了一双‘火眼金睛’,能明察秋毫。”运行监控人员通过以上8大系统,能够准确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现场安全状况、设备运行状态、电网运行的实时数据,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第一时间发现运行人员靠目测不能发现的问题,等于给监控人员装上了“千里眼”。4月21日上午,监控中心预警系统监控屏发出白芬子变电站有火警的信号,立即通知操作队员去现场查看,结果没有发现问题。但火警信号依然,下午又派人去查看,仍然未果,难道预警监控系统失灵?晚上,操作队员到该站巡视,发现电容器有个地方轻微放电,白天因为光线太强,用肉眼根本看不见。肉眼的失误,差点为预警系统蒙上“不白之冤”。
使用预警系统对变电站的集中监控管理,每年可节省人员成本和变电站运行费用300多万元。该系统还将变电站值班人员从抄表、巡视、监盘等重复繁琐的日常值班事务中解脱出来,极大地减轻了操作队员的劳动强度,并先后成功地对多起电缆冒烟事件、高压设备放电打火事件发出了险情预警。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