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2006-01-18 13:27:13 来源:山东高密市供电公司 田立甫
A-
A+
电力18讯: 高密市供电公司属国有大型企业,现有员工513人,农电工646人,辖19处供电所,59个电工组,14家多产企业,总资产8亿元。境内拥有35kV以上公用变电站25座,主变总容量78万千伏安,高压输配电线路1857公里。
企业信息化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及时地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层人员提供准确的、有效的信息,以便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与其他企业协作的能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涵就是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创造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为目标,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推进了企业发展步伐。
一、更新观念,把加快信息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供电企业面临新的问题与困难,特别是政企职能分开后,县级供电企业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那种既经营企业又管理客户的政企不分格局已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县供电企业发展面临新的课题。面对改革大势,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企业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把加快信息化建设摆上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快科技兴电步伐,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市场将更加开放,中国市场将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要想在开放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共同推动下,企业必须全方位广泛而深入地采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开拓电力市场的要求,更需要将高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用电服务中来。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要加快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政企职能分开后,企业过去那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以“企业”名义扮演“官方”角色已成为历史,供用电管理、优质服务都会面临新的课题。 因此,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努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快供电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的发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用电客户服务, 已成为推进供电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农电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企业的硬件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供电网络更合理,供电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后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供电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要深化创一流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几年,县供电企业通过扎实开展创一流活动,大力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特别是成为国家一流企业之后,企业管理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对此,我们要根据政企分开后管理职能的变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把突破口和着力点放在了信息化建设上,加快推进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二、突出重点,扎实稳妥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企业生产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经营信息化,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采集、集成和共享,为辅助企业决策提供数据。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县供电企业的实际出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集成”的原则,把实用性和先进性有机结合,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注重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重点,开发应用了“县供电企业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应用了OA系统,先后开发应用了调度自动化、用电MIS、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2002年,公司被命名为国家一流企业。为避免信息“孤岛”,推动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我们从2003年5月份开始,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会同北京思维加速网络公司、威海海源网络公司共同开发研制了“县供电企业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把已运行的调度自动化、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系统和新开发的计划管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用电MIS、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了目标计划管理、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考核分析管理、党政工团和决策6大子系统、60个分支系统、1000余模块,覆盖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有辅助决策、指标自动形成、业务流程控制等多种功能,符合“目标、过程、效率”为核心的TPE管理理念,具有信息资源共享化、业务管理规范化<
企业信息化是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及时地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层人员提供准确的、有效的信息,以便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与其他企业协作的能力。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涵就是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创造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为目标,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推进了企业发展步伐。
一、更新观念,把加快信息化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县供电企业面临新的问题与困难,特别是政企职能分开后,县级供电企业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那种既经营企业又管理客户的政企不分格局已成为历史。随之而来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县供电企业发展面临新的课题。面对改革大势,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企业发展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把加快信息化建设摆上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一)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加快科技兴电步伐,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市场将更加开放,中国市场将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要想在开放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改变了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共同推动下,企业必须全方位广泛而深入地采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开拓电力市场的要求,更需要将高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用电服务中来。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要加快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政企职能分开后,企业过去那种集“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以“企业”名义扮演“官方”角色已成为历史,供用电管理、优质服务都会面临新的课题。 因此,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努力开发信息资源,加快供电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工作的发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用电客户服务, 已成为推进供电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农电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企业的硬件设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供电网络更合理,供电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后要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科技创新、增强供电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供电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要深化创一流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管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近几年,县供电企业通过扎实开展创一流活动,大力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特别是成为国家一流企业之后,企业管理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对此,我们要根据政企分开后管理职能的变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把突破口和着力点放在了信息化建设上,加快推进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二、突出重点,扎实稳妥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企业生产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经营信息化,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采集、集成和共享,为辅助企业决策提供数据。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县供电企业的实际出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集成”的原则,把实用性和先进性有机结合,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注重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重点,开发应用了“县供电企业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近几年来,我们围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应用了OA系统,先后开发应用了调度自动化、用电MIS、财务管理系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2002年,公司被命名为国家一流企业。为避免信息“孤岛”,推动企业管理再上新台阶,我们从2003年5月份开始,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历时一年半的时间,会同北京思维加速网络公司、威海海源网络公司共同开发研制了“县供电企业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把已运行的调度自动化、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系统和新开发的计划管理、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用电MIS、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了目标计划管理、资源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考核分析管理、党政工团和决策6大子系统、60个分支系统、1000余模块,覆盖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有辅助决策、指标自动形成、业务流程控制等多种功能,符合“目标、过程、效率”为核心的TPE管理理念,具有信息资源共享化、业务管理规范化<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