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问题要求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
●电力企业对业务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
●国际上关于信息化绩效有两种论调
●电力企业信息化评价体系有五大指标
主持人语
电力行业是国内应用信息技术较早的行业之一,先后经历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等几个信息化的建设阶段。如何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来降低运营成本?通过何种指标评价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本刊近日邀请北京电力信息中心主任汪浩、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工商企业部总经理陈文丰、赛迪顾问能源信息化研究所所长邱世明博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重安全生产向重经济效益转变
主持人:请问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状况怎样?
汪浩:2004年我国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8%。可以说,中国的电力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邱世明: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起步早。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行业首先开展了生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80年代后期逐渐开展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主持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有什么特点?
邱世明: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重视却相对不足。
陈文丰: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一方面,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另一方面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互通。
汪浩: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企业只关注电力生产,不太关注成本与销售。现在,电力企业成为电力市场上的竞争主体,需要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将由重安全生产向重经济效益转变。
邱世明:目前“电荒”问题很严重,很多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保证电力生产和安全上。其实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才变得更重要。而且,发电企业面临着由于投资热可能带来的电力过剩的威胁,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改制使电力企业对信息化产生了新需求
主持人:可否说电力体制的改革使电力企业对信息化产生了新需求?
邱世明: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已形成了以大集团为主体的格局,发电有五大集团、独立的大型发电公司、能源公司,电网则由两大电网公司构成。
汪浩: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配网安全运行的“隐行杀手” · D-Link交换机构建河南农电MIS系统 · 农电系统变电站亟待典型设计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五):"九五"电力信息化成就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七):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全面推进信息化 增创企业发展新优势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九):电力信息化中的MIS系统建设再认识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京召开 吴邦国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 重庆市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农电信息管理系统 · 与您闲聊MIS(三):再谈MIS建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