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农电 > 农电科技 > 正文

电力管理数据也能基层集中

  2006-01-06 14:52:09    来源:腾讯科技 
A- A+
电力18讯:    数据集中是大势所趋,电力系统也在加紧集中建设。但行业不同,应用重点不同,集中的模式也纷繁各异。其中,从基层建起的“理论”,颇有一番新意。

作者简介

    周维利,现任北京顺义供电公司信息技术二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多年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担任信息中心主任后构建公司MIS系统,从事信息的管理、开发、整合工作。对信息传输、管理、数据安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多次成功主持信息系统开发,并多次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系统均是包含大量信息的复杂系统。获得更多的数据,并能最大限度地将有关信息集成起来,为电力系统决策人员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决策依据,是电力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电力企业的变革,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三层管理方式,用于领导决策、全面管理、生产应用,已是大势所趋。首选解决方案就是组建企业数据中心。

改制转变数据命运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正在进行一场变革。建制调整后,在授权独立经营的分公司管理模式下,公司变成了电网的管理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经营者。

    体制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增加,也对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整合二级平台,构建营销、人力资源、物资三大系统,可以加强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决策系统的建设,决策系统的建设倚仗大量数据的支持。

    于是,北京电力公司首先要构建数据中心。

集中式?分散式?

    由于数据的处理需求是多层次的,从而要求信息体系也具有较丰富的层次。系统层次越多,体系化环境越丰满,越能反映整个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处理过程。

   但是,体系化结构的多层次,会模糊层次间的界限,从而提高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为此,本着实用性和健壮性的基本建设原则,北京电力公司确定了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方案(如图所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基于DB的系统、基于DW的系统和基于ODS的系统。

    问题是,这个数据中心数据集中的层次定为什么模式?是采用数据全部上传到数据中心的集中式呢?还是在业务层设置子数据中心的分散式呢?

分散式避免重复投资

   说到数据中心,不论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都会涉及ODS。

    ODS是基于数据仓库提出的面向主题的全局一致性数据环境概念。作为一个中间层,ODS可以进行全局联机操作型处理;另一方面,它可辅助完成日常决策的数据分析处理。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各级分公司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如果因建设数据中心,而完全放弃这些应用系统,将产生大量的重复性投资。

    于是,在应用系统中抽取数据,建立ODS,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应用体系结构的技术路线,最为可行。

分散式利于决策和提速

    企业改制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这种三层管理模式贯穿整个北京电力公司,分公司顺义供电公司属于二级基层单位,采用的也是三级管理模式,决策管理更显重要。

   建立基层的数据中心,可以解决基层的决策需要,又可以减少通道的堵塞,提高访问效率。

    不过,也有对建立基层数据中心持反对意见的,其理由是在基层建立数据中心会导致重复建设、资金分散、不好管理等问题。

   但如果将基层已经建设好的信息系统全部停用,浪费的资金更很大。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双赢的策略。

数据能在基层集中

    如果基层单位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自己的小型数据中心,利用ODS的方法实现数据的先期抽取,满足自己和上级的信息需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虽然是小型,但对整个系统要求的标准不变。

一要“保先”  使新建立的系统和采用的技术达到当代国际较先进水平。

二要灵活
    系统结构应能支持主要的协议、标准和规范,应能运行当今流行的软件环境下开发的各种应用系统,并可在线软件升级、调配。同时,应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并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不受影响,保证系统可以平滑升级、扩容。

三要安全

    保证不同用户高效、快速地访问控制授权范围内的系统资源,有效阻止用户间的非法入侵、非授权访问。

四要可靠

    一个中大型计算机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一般都较大,系<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配网安全运行的“隐行杀手”
  • · D-Link交换机构建河南农电MIS系统
  • · 农电系统变电站亟待典型设计
  •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五):"九五"电力信息化成就
  •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七):电力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 全面推进信息化 增创企业发展新优势
  •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九):电力信息化中的MIS系统建设再认识
  • · 农电企业信息化专题(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京召开 吴邦国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 · 重庆市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农电信息管理系统
  • · 与您闲聊MIS(三):再谈MIS建设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