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信息化:起步较早但不均衡
2006-01-06 15:00:41 来源:经济日报
A-
A+
电力18讯: 我国电力信息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起步更早。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电力信息化首先开展了生产、调度自动化的应用,80年代后期逐渐开展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到目前为止,电力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信息技术在电力的科研、设计、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重视却相对不足,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一方面,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另一方面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互通,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这种孤立分散的状况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赛迪顾问认为,为了适应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新需求,需要对电力企业的IT环境进行整体审视和科学规划。从电力企业的IT基础架构、数据信息平台、应用系统、IT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构建和谐IT环境,促进电力信息化协调发展。
一是搭建整体的IT基础架构。IT基础设施是企业IT应用的基础,电力企业加强集团化管理必然在业务联系、行政事务、会议通讯等方面联系紧密,基础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需从企业整体考虑。
二是实施信息与应用集成,均衡推进生产与管理信息化。过去,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普遍以部门、单项业务的需求出发,构建了一系列的系统和数据库。这种多系统孤立存在的状况不利于企业实时了解发电生产、原材料供应、电力市场营销的综合信息,无法及时掌握生产经营的综合情况。对电力企业来说,在统一信息平台上,对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对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综合信息与支持业务协作。文/王嵩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信息技术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及管理的信息化重视却相对不足,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一方面,管理信息化滞后于生产自动化,另一方面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互通,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这种孤立分散的状况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赛迪顾问认为,为了适应电力企业信息化的新需求,需要对电力企业的IT环境进行整体审视和科学规划。从电力企业的IT基础架构、数据信息平台、应用系统、IT管理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构建和谐IT环境,促进电力信息化协调发展。
一是搭建整体的IT基础架构。IT基础设施是企业IT应用的基础,电力企业加强集团化管理必然在业务联系、行政事务、会议通讯等方面联系紧密,基础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需从企业整体考虑。
二是实施信息与应用集成,均衡推进生产与管理信息化。过去,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普遍以部门、单项业务的需求出发,构建了一系列的系统和数据库。这种多系统孤立存在的状况不利于企业实时了解发电生产、原材料供应、电力市场营销的综合信息,无法及时掌握生产经营的综合情况。对电力企业来说,在统一信息平台上,对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对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才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综合信息与支持业务协作。文/王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