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2006-08-23 16:36:3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第一章 总则
1.1 为搞好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工作,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节能的目的,解决西藏广大农牧民用电的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和农村配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结合西藏地区实际,特制定本《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1.2 农网改造总体应符合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的要求,贯彻执行部颁《变电所设计规程》、《农村小型化变电所设计规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并结合西藏地区实际。
1.3 农网改造工程应认真执行《全国农村电网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原电力工业部水电农{1995}803号文,优化网架结构,改善调度自动化系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1.4 农网改造工程,要注重整体布局和网络结构的优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5农网改造要结合西“地域广大、负荷分散、负荷密度小”的特点,采用“安全可靠、中等适应、兼顾发展”的原则。
1.6根据负荷重要性,采用合适的建设标准,兼顾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用有限资金解决尽可能多的人口供电。
第二章 变电站部分具体要求
2.1变电站的建设应优选无人值班设施,满足减人增效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用小型化方案,有条件的可考虑配电网自动化。
2.2设备的选用要坚持技术进步、安全可靠和节能的原则,优先选用节能型、可靠性高、免维护或少维护的先进设备。
2.3 变电站的建设,采用中等适用的标准,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搞豪华装修。
2.4 供电负荷较大或供电范围较广的变电站,宜采用综合自动化装置,做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2.5 推广应用小型箱式变电站。
2.6 35kV和10kV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2.7 变电站内10kV出线采用现地控制方式,保护、仪表、电能表等在10kV屏上就地设置。
2.8 变电站的进线和出线宜采用钢芯铝导线、铝母线、穿墙导管等形式,尽量少采用电缆进出线。
2.9 变电站一般采用一台主变,预留扩建另外 一台主变的位置。
2.10 单台主变的变电站,主变容量按现有负荷选择,并考虑5年的发展要求。裕度不宜过大。采用两台主变的变电站,可以根据负荷的季节性特点选用不同的两台主变。两台主变考虑可以并列运行。
2.11 电流互感器选择以现有负荷为基础,选择时注意校验动稳、热稳和10%误差。
2.12 变电站必须设置低频减负荷装置,可以采用集中设置2轮微机型低频减负荷装置或由微机保护装置分散实现等形式。
2.13 设计院农网变电站 时必须考虑无功补偿。使变电站10kV侧功率因数达到0.9及以上。
2.14 保护装置宜采用微机保护,选型时必须选择有运行经验、有信誉、有实力、售后服务良好的厂家设备,并且电网内装置生产厂家和型号不宜过多。
2.15 主变容量3150kV及以下的35kV降压变电站主变高压侧宜采用新型熔断器保护。
2.16 10kV和35kV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需装设消谐装置或采用防谐振电压互感器。
2.17 35kV终端降压变电站35kV侧可不设电压互感器。
2.18 降压主变低压侧电压宜选择为额定电压的+110%。
2.19 站用变压器容量应合理选取,电源一般从10kV侧取得。
2.20 站用直流电源宜采用成套高频开关电源。
2.21 变电站通讯一般采用电力栽波和电信电话。传送远动数据的变电站可采用数字栽波。
2.22 除中心变电站外,农网终端降压站一般不设远动装置。
2.23 新建变电站,应考虑足够的生产准备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
2.24 农网变电站办公用房建设,宜适当兼顾今后农电管理需要。
第三章 配电线路和计量部分具体要求
3.1 根据西藏“地域广大、负荷分散、负荷密度小”的特点,农网线路供电半径在保证电压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
3. 2农村电网高压电损率控制在12%内,低压电损不超过15%。
3.3配电变压器容量以现有负荷为基础, 适当留有余度,应合理选取,防止容量选取过大,造成投资过大和变损过大.
3.410kV线路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输送容量按5年负荷增长情况预算;农用线路经济密度取1.65/mm2.
3.5对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到运行、施工、交通等条件以及路径长度的因素,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进行方安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3.6送电线路的档距应在确保对地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并满足线间距离的要求,尽可能在设计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大档距,<
第一章 总则
1.1 为搞好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工作,达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节能的目的,解决西藏广大农牧民用电的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和农村配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结合西藏地区实际,特制定本《西藏自治区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
1.2 农网改造总体应符合国家电力公司《农村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的要求,贯彻执行部颁《变电所设计规程》、《农村小型化变电所设计规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并结合西藏地区实际。
1.3 农网改造工程应认真执行《全国农村电网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原电力工业部水电农{1995}803号文,优化网架结构,改善调度自动化系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1.4 农网改造工程,要注重整体布局和网络结构的优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5农网改造要结合西“地域广大、负荷分散、负荷密度小”的特点,采用“安全可靠、中等适应、兼顾发展”的原则。
1.6根据负荷重要性,采用合适的建设标准,兼顾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用有限资金解决尽可能多的人口供电。
第二章 变电站部分具体要求
2.1变电站的建设应优选无人值班设施,满足减人增效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用小型化方案,有条件的可考虑配电网自动化。
2.2设备的选用要坚持技术进步、安全可靠和节能的原则,优先选用节能型、可靠性高、免维护或少维护的先进设备。
2.3 变电站的建设,采用中等适用的标准,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搞豪华装修。
2.4 供电负荷较大或供电范围较广的变电站,宜采用综合自动化装置,做到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
2.5 推广应用小型箱式变电站。
2.6 35kV和10kV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
2.7 变电站内10kV出线采用现地控制方式,保护、仪表、电能表等在10kV屏上就地设置。
2.8 变电站的进线和出线宜采用钢芯铝导线、铝母线、穿墙导管等形式,尽量少采用电缆进出线。
2.9 变电站一般采用一台主变,预留扩建另外 一台主变的位置。
2.10 单台主变的变电站,主变容量按现有负荷选择,并考虑5年的发展要求。裕度不宜过大。采用两台主变的变电站,可以根据负荷的季节性特点选用不同的两台主变。两台主变考虑可以并列运行。
2.11 电流互感器选择以现有负荷为基础,选择时注意校验动稳、热稳和10%误差。
2.12 变电站必须设置低频减负荷装置,可以采用集中设置2轮微机型低频减负荷装置或由微机保护装置分散实现等形式。
2.13 设计院农网变电站 时必须考虑无功补偿。使变电站10kV侧功率因数达到0.9及以上。
2.14 保护装置宜采用微机保护,选型时必须选择有运行经验、有信誉、有实力、售后服务良好的厂家设备,并且电网内装置生产厂家和型号不宜过多。
2.15 主变容量3150kV及以下的35kV降压变电站主变高压侧宜采用新型熔断器保护。
2.16 10kV和35kV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需装设消谐装置或采用防谐振电压互感器。
2.17 35kV终端降压变电站35kV侧可不设电压互感器。
2.18 降压主变低压侧电压宜选择为额定电压的+110%。
2.19 站用变压器容量应合理选取,电源一般从10kV侧取得。
2.20 站用直流电源宜采用成套高频开关电源。
2.21 变电站通讯一般采用电力栽波和电信电话。传送远动数据的变电站可采用数字栽波。
2.22 除中心变电站外,农网终端降压站一般不设远动装置。
2.23 新建变电站,应考虑足够的生产准备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
2.24 农网变电站办公用房建设,宜适当兼顾今后农电管理需要。
第三章 配电线路和计量部分具体要求
3.1 根据西藏“地域广大、负荷分散、负荷密度小”的特点,农网线路供电半径在保证电压质量和适度控制线损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
3. 2农村电网高压电损率控制在12%内,低压电损不超过15%。
3.3配电变压器容量以现有负荷为基础, 适当留有余度,应合理选取,防止容量选取过大,造成投资过大和变损过大.
3.410kV线路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输送容量按5年负荷增长情况预算;农用线路经济密度取1.65/mm2.
3.5对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综合考虑到运行、施工、交通等条件以及路径长度的因素,本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进行方安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3.6送电线路的档距应在确保对地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并满足线间距离的要求,尽可能在设计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大档距,<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