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中国光伏产业领先全球的三点经验
近期有个话题很热,中国的IC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相对而言,中国光伏产业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在全产业链上做到全球领先。虽然光伏产业和IC产业有所区别,但光伏产业最早就是从半导体产业衍生过来的,有一些关联度,很多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
4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新能源分布式投融资峰会上,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在《光伏材料产业的创新与突破》报告中表示,材料端的突破、关键技术落地和装备国产化、市场主导叠加政策推动是中国光伏产业能够快速发展的主因。
在材料端,中国多晶硅产业突破技术封锁之前,市场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目前已经获得全球话语权。据CPIA统计数据,2007年至2017年,中国多晶硅自给率由10.9%上升至61.4%,2017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24.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6%,稳居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国。在生产装备方面,通过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到整个装备制造业,新建多晶硅项目关键设备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在长晶和切片环节,单晶硅CZ炉、多晶定向凝固炉、金刚线切片机也均实现国产化。
“光伏产业真正政策发力点应该都在应用端,目的是创造市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政策机制持续创新调整,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应用市场的发展。在良好的政策导向下,充分的市场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推高了光伏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认为。
上海市太阳能学会理事长沈文忠教授认为,除了应用端的拉动,发展十余年后,光伏制造端技术仍在持续进步,无论单晶还是多晶,高效产品都将成为市场主导。与会专家表示,以前多晶硅制造环节改良西门子法占据主流,但硅烷流化床法(FBR)在逐步发力,成本优势明显;在长晶环节,高效多晶晶体结构比较错落,通过优化晶体的结构,减少电阻率,近几年转换效率每年递增0.2%-0.3%,终极结构将为铸锭单晶。直拉单晶技术从刚开始的单次直拉,到多次加料直拉技术(RCz),再到连续加料直拉技术(CCz),迭代也非常快;在切片环节,金刚线切割技术已经完全替代砂线切割。
据了解,保利协鑫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FBR和CCz技术的企业,CCz拉晶炉现在已到第五代,装备国产化落地方案正在实施,目前正处于量产前夕。由于在生产效率、成本、产品品质方面的优势,对业界主流应用的RCz技术构成了替代性影响。
“作为全球光伏材料龙头企业,保利协鑫实行硅料、硅片一体化,‘单多并举’战略,继续扩大在单、多晶细分市场中的占有率”,吕锦标在报告中表示,“去年多晶产品全球市占率为70%左右,保利协鑫约占30%,接下来目标是50%;目前公司单晶的份额占比10%,希望通过CCz逆袭,占据全球单晶市场30%的份额。”
根据公告,2017年保利协鑫多晶硅片产量23吉瓦,单晶硅片产量1吉瓦。目前宁夏单晶拉棒基地产能提升到1.7吉瓦,参股内蒙中环单晶产能为5吉瓦,单晶总产能近7吉瓦,每月出货量近一亿片,位于隆基和中环之后,已成为第三大单晶厂商。
“多晶硅原料方面,保利协鑫目前是双基地、双品类,徐州基地和新疆基地共建,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并行。同时,保利协鑫多晶硅片技术仍在持续进步,下半年黑硅制绒技术成本将降到0.1元/片以下,转化效率提高0.4%-0.5%”,吕锦标表示。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进一步明确
2019-09-14
- 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中国新能
2019-09-14
- 平价规模化落地受限电网消纳,新
2019-04-16
- 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路径及障碍
2019-03-02
- 王淑娟 :规模分配、电价、存量
2019-02-24
- · 张家口市能源局蒋雪峰:唯一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硕果累累
- · 陈清泰:电动汽车发展的“快”“慢”哲学
-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能源重构已经开始,低碳甚至无碳时代扑面而来
- · 中科院院士做客“梁溪大讲堂” 称光伏发电有望成“理财”项目
- · 安徽电网事件跟踪:“自发自用”中的“自”究竟该如何定义?
- · 关于2019最新光伏政策,我们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
- · 纪振双: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量”和“价”间的矛盾转化为“量”和“质”间的矛盾
- · 南都电源王昌俊:大规模储能的应用前景及商业价值分析
- · 曹仁贤:“节能”能否有效“减排”?
- · 彭澎:2019年新政下给地方政府以及开发企业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