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并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易纲称,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绿色债券存量约1250亿美元,规模分别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近期,市场主体已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
着眼未来,易纲认为,有几方面重点工作需要推进。第一,要进一步以市场化方式动员公共和私人部门资金,支持绿色经济活动。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年-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易纲称,为此,需要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信息披露。人民银行计划分步推动建立强制披露制度,统一披露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将在G20框架下,推动加强信息披露方面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是完善并统筹绿色金融分类标准。人民银行即将完成对绿色债券标准的修订,删除化石能源相关内容。我国正在与其他国家共同推动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趋同。
在提供政策激励方面,易纲认为,央行可以发挥作用。人民银行计划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碳减排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人民银行还将通过商业信用评级、存款保险费率、公开市场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
第二,要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欧盟将用时70年,美国45年,中国只有30年左右,时间短,曲线陡,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突出,所以要积极督促金融机构尽早开始转型。
易纲强调,人民银行正在探索在对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系统性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并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人民银行已按季评估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情况,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其环境及气候风险。
第三,要发挥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相关部门正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中国证券报)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原国电集团副总经理谢长军涉
2021-02-08
- 国网辛保安:未来5年投3500亿美
2021-01-29
- 能建总经济师:电力投资建设的“
2020-12-31
- 章建华: 今后新能源发展基本不
2020-12-24
-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
2020-12-15
- ·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以上
- · 习近平的“中国承诺”,未来10年储能必将迎来大发展
- · 千亿巨头 “风电第一股”面临退市! 从高光时刻,到坠入谷底
- · 中广核新能源:新能源股纷纷私有化的启示
- · 风电大基地进展几何?
- · 地面0.33、0.38、0.47,工商业0.05,户用未定,2020年光伏电价征求意见稿出炉
-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吴宝英:南方电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思考
- · 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关键期 就地消纳利用是出路
- · 最低0.65元/度,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竞价项目投标价出乎意料
- · 罚款暴涨一倍!青海1月风电、光伏场站因新“两个细则”考核被“收缴”17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