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新闻 > 正文

储能缘何“叫好不叫座”

  2020-02-22 22:00:56    来源:赵紫原 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都说储能前景广阔,为什么储能企业的日子却不太好过。”近日,在“电力系统转型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直言储能产业的困局。

      

储能,作为能量灵活存储和释放的中介环节,在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储能技术及产业发展,储能项目投资遍地开花。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十年全球储能市场将蓬勃发展,到2030年储能市场规模或达4260亿美元。

      

与储能产业“热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储能企业盈利普遍“遇冷”。但业内人士认为,储能正处于成本下降、盈利模式逐渐清晰的关键转折点,商业模式日渐明朗,将成为储能业务爆发的催化剂。

(文丨本报实习记者 赵紫原)

 
_
_
_

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_
_
 

 

2017年10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储能产业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由此拉开我国储能规模化发展序幕。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储能产业现状分析与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截至2018年底,全国新增投运储能项目612.8MW,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1GWh,中国电化学储能进入“GWh时代”。
 
但仅仅一年后,储能市场冷清了。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储能市场进入减速调整期,2019年上半年我国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新增规模为116.9MW,同比减少4.2%,第三季度新增装机规模为78.2MW,同比下滑59.6%。
      
上市公司业绩也佐证了市场行情。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32家储能上市企业头部效应明显,两极分化加剧。其中,仅有1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部分公司现金流出现危机。
      
以宁德时代和欣锐科技为例,2019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归母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增长45.65%,欣锐科技归母净利润为-0.11亿元,同比下滑61.65%。
      
华创证券电气设备证券分析师胡毅认为:“2018年的新增装机爆发,主要得益于辅助调频储能与电网侧储能的增长。2019年辅助调频市场新增省份较少,电网侧储能因电网公司投资放缓而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储能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下一步,厘清商业模式是其爆发增长的关键点。”

 

 

_
_
_

商业价值有待释放

_
_
_

  

据了解,发电侧储能一般用于新能源发电平滑输出或火电机组与储能联合调频,用户侧储能一般通过峰谷电价移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输配电网,发挥调峰调频、事故备用、黑启动等作用。
      
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其中明确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不计入输配电定价成本。同时,国家电网发布严控投资方案,不得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化学储能设施建设,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
      
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网侧储能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成本疏导存在难题,上述事件让高歌猛进的电网侧储能偃旗息鼓,“一刀切”也引发了业界的诸多争议。
      、
以用户侧储能为例,峰谷价差套利是其主要盈利模式,峰谷价差的变化趋势直接影响用户侧储能市场发展。
      
上海煦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剑铎表示,对峰谷套利模式的可持续性存疑。“大工业用户峰谷价差小于一般工商业,近年来国家推行降电价减负政策,峰谷价差呈压缩趋势,单纯通过峰谷套利的收益模式无法覆盖储能成本,降低用户成本是用户侧储能的重要驱动力。”
      
在电源侧储能方面,其商业模式单一,一般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收入由储能企业与电厂按约定比例分成。《展望》指出,电网侧储能中,辅助新能源并网的储能项目,其盈利主要来自新能源消纳收益及降低弃风弃光的考核费用等,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王志轩认为,政策是直接影响储能应用及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制定了多部与储能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政策,但激励机制不足,没有明确的资金疏导渠道,商业模式难以持续。

 

_
_
_

有望迎新增长周期

_
_
_

      

王志轩认为,我国储能服务缺乏明确量化的市场定价体系和机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和现货市场仍然处于建设初期,储能可以参与的市场空间有限,无论是在发电侧、电网侧还是用户侧,多种应用场景中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不多,与业内所呼唤的以“独立市场主体”身份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王志轩看来,应建立按效果付费的市场机制,让储能的各项作用能够在市场中体现并价值化,从而释放储能在发电、电网、用户三个领域的商业价值。
      
同时,胡毅预测,今年储能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在峰谷电价差、现货市场、辅助服务等领域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同时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
      
《展望》预计基准情况下,2020年储能总规模达3895万千瓦,2035年系统对储能需求将达2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4亿千瓦。
      
新年伊始,江苏已发文为储能进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探路。江苏能源监管办发布《江苏电力辅助服务(调频)市场交易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称,此次市场交易主体为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能力的各并网发电企业、储能电站及综合能源服务商,将为市场成员有序开展电力调频辅助服务交易提供政策保障,为储能进入江苏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开辟新路径。
     
随着“隔墙售电”、虚拟电厂、能源大数据、电力市场等新兴领域崛起,加之各地政府大力支持,2020年储能产业将如何拥抱春天值得期待。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章建华: 今后新能源发展基本不

2020-12-24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

2020-12-15

习近平的“中国承诺”,未来10年

2020-12-15

电规总院“双料”报告预测: 未

2020-08-03

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1

2020-08-03

热点排行
  •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吴宝英:南方电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思考
  • · 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投入不足
  • · 北京未来5年新能源比重将增至8%
  • · 湖北随州“十三五”新能源投资将达140亿元
  • · 湖南省“十三五”新能源规划发布
  • · 国家发改委发布《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 全球可再生能源就业岗位达七百七十万个
  • · 全球首座“太阳主题”清洁能源展示中心落户北京
  • · 报告:2019年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五成
  • · 新能源产业试水“互联网+”
推荐阅读
  • ·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以上
  • · 习近平的“中国承诺”,未来10年储能必将迎来大发展
  • · 千亿巨头 “风电第一股”面临退市! 从高光时刻,到坠入谷底
  • · 中广核新能源:新能源股纷纷私有化的启示
  • · 风电大基地进展几何?
  • · 地面0.33、0.38、0.47,工商业0.05,户用未定,2020年光伏电价征求意见稿出炉
  •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吴宝英:南方电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思考
  • · 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关键期 就地消纳利用是出路
  • · 最低0.65元/度,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竞价项目投标价出乎意料
  • · 罚款暴涨一倍!青海1月风电、光伏场站因新“两个细则”考核被“收缴”1714万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