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新闻 > 正文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

  2019-01-24 20:41:40    来源:武钢 中国能源报  
A- A+
电力18讯:

当前,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国都在争抢这一技术制高点,中国以巨大的电力市场需求、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以及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引导,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已初步掌握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设计和生产技术,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均可在中国设计、生产,并建立了相应的标准化体系,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2017年,中国电力新增装机一半以上来自可再生能源,全球超过35%风电装机容量和超过50%光伏装机容量来自中国。2017年能源生产占比结构中,原煤生产占比较2008年下降9.2个百分点。原油生产总量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天然气、风电、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生产占比与2008年相比上升10.4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比重持续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14.5%上升到2017年的20.8%,煤炭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68.5%下降至2017年的60.4%,电能替代总量稳步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文 | 武钢

 

 

 

风电是能源转型变革的“助推器”

 

  

在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风电已成为继火电、水电之后我国第三大电力能源。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6979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6.5%,风电发电量3057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4.8%。2018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14.3%。《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为实现非化石能源一次消费占比达到15%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过去几年,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制造水平不断提高,风电设备价格降低了近65%,风电场开发造价降低了近40%,弃风限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2018年弃风限电率会下降到10%以下。在未来3-5年之内,我国可再生能源将实现平价上网,甚至未来成本将低于化石能源。风电设备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已经出口到3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前十五名风电整机装备企业中,有七家中国企业。

  

风电创造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研究数据显示,风电到2020年产值可超过3000亿元,实现就业100万人;2030年产值可达1.57万亿元,实现就业250万人。风电可实现年节约1.5亿吨标准煤,减排3.8亿吨二氧化碳、130万吨二氧化硫、110万吨氮氧化物,年节水量可达5亿立方米。

 

  

 

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

 

  

① 我国现阶段能源转型过程中,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长期共存,逐步转化将是一种趋势,需要积极主动的政策设计来化解利益冲突。一方面,火电装机严重过剩的情况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在火电标准利用小时数减少后,火电对电网安全辅助服务价值贡献,没有通过市场化的高电价机制有效地体现出来。

  

② 2017年弃水、弃风、弃光电量高达1007亿千瓦时,超过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2018年弃风弃光率同比下降4.3和3个百分点。虽然“三弃”状况逐年好转,但仍然存在消纳难题。以低碳绿色发展为主导的跨省电力交易开始形成,但省间壁垒依然存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集中开发为主、分散式开发为辅、就地消纳和跨区输送并重的特点,由于电源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可再生能源与用电负荷分布匹配不均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压长距离输电,依然是中国现实国情。

  

③ 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需要一致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然而,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地方保护问题较为突出,“重建设、轻利用”,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执行刚性。

  

④ 可再生能源发展到一定阶段,补贴逐步退出是趋势。首先,政府对于已经颁布的政策一定要承担履约责任,补贴资金应该及时到位,否则会动摇市场对绿色发展的信心,引发行业发展危机;二是补贴退出不能“一刀切”“断崖式”,应设计退坡机制,以确保装备制造业的稳步提升;三是要加强宏观规模调控,避免像光伏发电那样井喷式、大起大落的发展。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坚定不移地走好能源转型之路,既是强国之策,又是民生问题,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绿色可持续发展大计。面对能源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建议如下:

  

①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化石能源,二者相辅相成,要加强政府主导下的能源结构多元化和化石能源逐步退坡,可再生能源逐步增长架构设计,做到退坡、增长有规划、有预案。在逐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也要给予火电承担辅助服务的合理电价补偿,形成良性市场生态,促进“风火同价”目标实现。

  

② 高压输电是实现电源富集区与电力稀缺市场匹配的有效途径,建议继续发展跨省跨区高压输电,有效解决输送和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出台专项政策,鼓励跨省电力交易,让可再生能源消纳回归市场,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市场化机制。

  

分布式是实现能源就地开发、能源精细化微观管理的重要举措。《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风电作为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以及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分布式风电并网手续过于复杂,不利于分布式风电的推广落地,建议通过调研,尽快出台简便易行的并网规范手续,推动分布式风电的发展。

  

③ 加强国家颁布政策的落地执行检查力度,对各省市落实国家对可再生能源运行消纳要求进行监管,完善信息监测体系,定期发布各省风电运行消纳数据,建立透明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预警机制,完善符合可再生能源消纳特点的电力运行管理规范。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执行的监管、考核力度。

  

④ 国家在调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时,建立合理的电价退坡机制,采取渐进式方式,避免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企业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逐渐摆脱补贴依赖,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降低可再生能源非技术性发电成本的具体措施。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生态系统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环保、林业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可再生能源项目环保政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避免“以禁代管”和“一刀切”的情况。

  

(作者系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内容节选自其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态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章建华: 今后新能源发展基本不

2020-12-24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

2020-12-15

习近平的“中国承诺”,未来10年

2020-12-15

电规总院“双料”报告预测: 未

2020-08-03

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1

2020-08-03

热点排行
  •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吴宝英:南方电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思考
  • · 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投入不足
  • · 北京未来5年新能源比重将增至8%
  • · 湖北随州“十三五”新能源投资将达140亿元
  • · 湖南省“十三五”新能源规划发布
  • · 国家发改委发布《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 全球可再生能源就业岗位达七百七十万个
  • · 全球首座“太阳主题”清洁能源展示中心落户北京
  • · 报告:2019年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五成
  • · 新能源产业试水“互联网+”
推荐阅读
  • · 习近平: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以上
  • · 习近平的“中国承诺”,未来10年储能必将迎来大发展
  • · 千亿巨头 “风电第一股”面临退市! 从高光时刻,到坠入谷底
  • · 中广核新能源:新能源股纷纷私有化的启示
  • · 风电大基地进展几何?
  • · 地面0.33、0.38、0.47,工商业0.05,户用未定,2020年光伏电价征求意见稿出炉
  •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 吴宝英:南方电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思考
  • · 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入关键期 就地消纳利用是出路
  • · 最低0.65元/度,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竞价项目投标价出乎意料
  • · 罚款暴涨一倍!青海1月风电、光伏场站因新“两个细则”考核被“收缴”1714万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