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C立命
2018-05-07 15:48:37 来源:王梓 摩尔光伏
A-
A+
电力18讯:
PERC“发迹”时,在某厂区示范线上的几名技术人员围在一片PERC电池边仔细研究着,“现在是PERC电池,要用电子显微镜看硅片制成的绒面大小和均匀性,一定要将制成的绒面尺寸控制在1到3微米以内,才能到扩散工序。”PERC技术基于现有产线,只增加沉积背面钝化层和背面激光开槽两道过程,但是,当时PERC还是新鲜事物,工艺还被认为过于繁复。不过,半年时间,看似苛刻的工艺并没有让业内投资PERC的步伐有半点减慢。
一向以超高效异质结电池为宣传主打的晋能也把单晶PERC作为其公司三大战略之一。晋能科技打造的360WPERC组件触角已经伸向海外市场。
东方日升日前发布公告称,总产能约5GW的双面高效PERC单多晶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工厂即将在常州市金坛直溪镇工业园区正式开建。
面对风口,拥有雄心的不止东方日升一家。目前国内的一线厂商如隆基乐叶、协鑫、天合、阿特斯、尚德等都在积极扩产高效PERC电池。业内众多企业发力PERC电池技术,也代表了他们对于PERC电池市场前景的态度。
诸雄都在PERC领域跑马圈地,似乎不发布一个爆款的PERC产品就要被这个时代淘汰。这里面,有多少企业把PERC技术当成光伏抢位战的杀手锏?又有多少企业把PERC技术当成在光伏圈安生立命之本?
立潮头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文静近日接受摩尔光伏采访时也表示,如果PERC电池效率不断提升,2018年可能还会有大量企业扩张或上马PERC电池产能。
随着PERC电池效率持续提升,成本持续降低,如果光衰或者其他问题又得以解决,王文静预计,现在还处于观望状态的企业可能会出现大规模上马PERC电池的状况,常规电池厂商会把传统产线改造成PERC电池产线。
在王文静看来,技术的发展对于硅片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就PERC电池来讲,单晶优势较为明显。2018年,如果有大规模上PERC电池的热潮,单晶会占较大比重。
近日,全部应用领跑基地招标工作已经结束,除了N型外,PERC技术占绝对优势。从刚刚公示的青海德令哈优选结果看,黑硅+PERC多晶强势上榜。显然,PERC当之无愧的成为应用领跑者基地的技术担当。鉴于领跑者的技术要求,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投入到PERC电池的阵营中来。王文静介绍,就去年来看,多晶PERC电池的产线效率已经站上19.5%一线,中国单晶PERC产线平均效率已经处在21%,国际一流企业的单晶PERC电池产线效率已经处于21.5%。
平行线
单晶PERC与金刚线多晶黑硅PERC两条技术路线,究竟“谁更强”也曾在业内引发讨论。但是在多位人士表示,这两种技术路线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他们在很长时间内将共存。过于强调单多晶的对立,无异于兄弟阋墙,他们共同的敌人应该是传统高耗能煤电,他们不应内斗。
他们在很长时间内将平行发展。“兄弟爬山,各自努力”,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谁就将赢得市场的青睐。
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已然成熟,正成为市场主流。从国内来看,2018年金刚线切片会占到90%,砂浆切割在国内会逐渐消失。而单晶在2015年已经完成金刚线切片的转换,单晶制绒工艺已然成熟,目前,多晶制绒也正走向成熟。业内专家表示,多晶金刚线切片在制绒上的挑战,行业已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湿法黑硅技术正在不断实现突破,产业化方案已经成熟,成本接近0.1元/片,且将继续降低。而成熟的RIE、MCCE黑硅绒面技术叠加高效背钝化电池技术,使得多晶PERC效率持续走高。
在多晶全力奋发寻求金刚线切割完美解决方案之时,单晶也在快马加鞭,高效PERC产业化进一步推进。(单多晶PERC量产效率如下图所示。)
目前各个公司的PERC电池的最高效率和产业化平均效率
总的来说,相对单晶,多晶PERC发展比预测要慢,很多人认为多晶PERC的LeTID衰减还未得到解决,所以对此投资比较谨慎。但是,协鑫集成多晶高效PERC的LeTID问题已经可以被解决,稳定后的LeTID衰减可控制在1.5%以内,适合量产。
2018年1月,隆基乐叶60型高效PERC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41%。
记者了解到,协鑫集成金刚线高效黑硅PERC叠加MBB技术电池平均效率超过20.8%,组件CTM大于98%,主流档位295W以上组件占比大于96%,其中300W以上比例超过56%。
隆基单晶PERC电池路线路
归根结底,PERC电池的单晶多晶之分,更大程度上是高质量硅片和低质量硅片之争。为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无论是PERC、PERT、PERL还是HJT、IBC电池技术,都越来越重视电池表面的钝化。随着钝化质量的不断改进,硅片体内的复合缺陷的影响将愈加明显,硅片质量对电池效率的影响也就愈大。
无论单晶硅还是多晶硅,未来不断改善拉晶/铸锭工艺,提高硅片质量,制造出高质量单晶硅片及高质量多晶硅片,将是PERC及其他高效电池的发展方向。
变异与叠加
PERC技术天然适合双面发电。双面PERC电池仅略微改变电池结构,成本与单面PERC产品相当,是PERC组件的未来发展趋势。双面PERC在工艺上的实现难度并不大,适合大规模量产。所以从技术特点也决定了PERC电池量产领先的企业后续逐步介入的可能性更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全面推出双面PERC产品。PERC专家认为,就目前看来,N-PERT与HJ技术相对于新一代P-PERC电池技术并明显无效率优势,IBC与HBC技术成本极高,P-PERC双面技术是实现客户收益与低度电成本的最佳选择。
PERC成为行业热门技术之后,业内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现有的工艺下,PERC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很多骨干企业在探索。
据报道,行业某骨干企业将PERC与半片技术结合,且已经实现量产。该企业半片PERC主流功率档位突破320至330W,是目前具备规模化量产的最高功率。完全满足应用领跑者基地的评选标准及需求;该企业宣称自己是行业唯一一家能实现批量化高效半片产品生产的光伏企业。
据介绍,隆基乐叶已实现PERC+12BB电池23.26%的电池效率(CPTV),并宣称计划在2020年示范线实现23.5%的平均效率。
面对单晶的迅猛势头,多晶不想丢掉任何一座城池。协鑫介绍,多晶PERC与MBB技术或半片技术叠加,在成本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可让多晶电池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年的磨练,产业线的工人已经习惯了PERC生产流水线,不会再感叹PERC工艺的复杂。面对N型电池的步步为营,渐渐逼近,如何让PERC更具生命力仍是摆在P型研究人员面前的重任。
“性价比”当前,单多晶PERC谁能赢得市场的青睐,他们正各讲各的故事。
评论











最新评论(0)
编辑推荐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批准发布10项
2019-02-24
- 一文看懂光伏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2019-01-27
- 南开大学孙云:薄膜太阳电池的发
2018-11-16
- 【案例解析】光伏+光热:基于太
2018-09-20
- 单晶与多晶,谁的度电成本LCOE更
2018-09-20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