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光热 > 正文

储能规模化发展还需迈过三道坎

  2021-09-10 13:54: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秘书长刘为


面对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消纳,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我国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储能的利好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发展目标,储能行业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规定了储能电站的安全管理,提出了针对储能特点的一些新制度设计。那么,目前产业整体发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CNESA”)秘书长刘为,请她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


记者:您如何看待储能和“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


刘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可再生能源将从补充能源变为主体能源,化石能源将从主体能源变为辅助能源。与化石能源相适应的以集中式为主的电力系统将转化成以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适合于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将推动能源的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的深刻变革,储能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与此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明确了储能的战略定位。


与此同时,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个环节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发电端,储能可以将间歇、不稳定、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变为连续、稳定、可控的能源,也可以通过辅助动态运行和火电机组共同按照调度的要求调整输出的大小,尽可能地减小火电机组输出的波动范围,让火电机组在接近经济状态下运行;在电网侧,储能系统可以实现削峰填谷,以及调频、调压等功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用户侧,工商业用户可以通过储能实现峰谷价差套利,从而降低用能成本,有效地降低容量费用,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


电化学储能和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突破10吉瓦


记者:目前,全球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


刘为: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球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4.7吉瓦,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14.2吉瓦,累计装机同比增长49.6%。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占比92%,为13.1吉瓦,电化学储能和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规模均首次突破10吉瓦大关。中国、美国、欧洲是储能发展的主要地区,中国由于疫情控制较好,在项目布局进度上受影响相对较小,引领了全球的储能发展。


记者:我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刘为: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5.6吉瓦(包括抽蓄、压缩空气、熔融盐储热),占全球18.6%,新增3.2吉瓦,同比增长9.8%。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为31.8吉瓦,装机占比降至89.3%,下降了1.2个百分点,首次低于90%。2020年,我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为1.56吉瓦,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3吉瓦,累计装机同比增长91.2%;电化学储能发展快速,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88.8%,为2.9吉瓦。在多省份鼓励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环境下,新能源发电侧的储能应用贡献了大部分储能装机,2020年可以定义为真正意义上的“储能规模化发展元年”。


产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多重障碍


记者:目前,产业规模化发展面临哪些难题?


刘为:过去十年储能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商业化、规模化应用的初期,仍面临发展过程中的诸多挑战:首先在技术层面,各类主流储能技术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规模、成本、寿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的要求,需要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其次,储能产品的安全和标准体系仍需继续完善,安全是储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底限,应该从技术、产品创新和安全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突破为产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再次,储能市场的主体地位还需进一步落实,市场交易、调度和结算体系还难以与之匹配,最后,市场尚未建立起稳定、成熟的储能商业模式,同时缺乏长效的储能成本分担与疏导机制,市场存在低价恶性竞争、政策风险、投资风险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长远发展。


安全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记者:对于产业未来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刘为:面对当前产业的共性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新版储能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助推产业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亟需国家层面统筹各方出台储能专项规划,通过加强管理和引导,有效规范行业管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储能系统的使用效率,避免行业无序发展。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安全应用。首先,明确储能项目的管理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对储能系统的安全管理,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其次储能企业应严格把关技术质量,从技术、产品层面把安全这个核心点做扎实,杜绝出现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事故。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成本疏导。做好前瞻性规划研究,避免资源无效配置;落实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研究制定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同时,推动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和全局衡量的储能价格机制,实现“绿色价值”的成本疏导。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诸多国企积极储备光热项目 先

2019-02-02

全球其它主要光热发电新兴市场

2019-01-27

全球主要光热发电新兴市场规划

2019-01-24

西北院袁亚洲详解敦煌4.2GW光

2019-01-08

2018年中国光热发电行业发展简

2019-01-05

热点排行
  • · 哈唯热泵热水器宏大潜力市场锁定乡村
  • · 广州首个家庭光伏电站迟迟拿不到补贴 居民投资热情冷去
  • · 亿利注资甘肃光热发电公司10亿
  • · 2019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形势与应对策略峰会召开
  • · 孙正义认为下个光伏热门市场是印度
  • · 光伏竞价机制基本明确,后续光热示范项目走竞价路线是否可行?
  • · 光热发电产业发展大幕将启
  • · 我国将打造西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
  • · 采用液态钠为传热介质 光热发电LCOE有望低于50美元/MWh?
  • · 南非100MW Kathu槽式光热电站举行正式投运仪式
推荐阅读
  • · 2018年中国光热发电行业发展简析
  • · 2018全球光热装机大爆发,新建成光热装机预超1GW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