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光热 > 正文

基于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的太阳能光/电-热转换与存储新思路

  2021-08-13 14:54:5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近日,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教授王如竹和研究员李廷贤领衔的“能源-空气-水”ITEWA创新团队(Innovative Team for Energy,Water&Air)与材料学院邓涛教授跨学科合作,在国际能源领域期刊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目为“Highly Conductive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Enabled by Vertically-Aligned Reticulated Graphite Nanoplatelets for High-Temperature Solar Photo/Electro-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Harvesting and Storage”的研究论文。论文提出了基于垂直阵列网状石墨纳米骨架的高导热/导电的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太阳能光/电-热转换、收集及存储的一体化相变储能装置的协同强化热设计新思路。论文第一作者是李廷贤和博士研究生吴闽强,通讯作者是李廷贤、邓涛和王如竹。


图1.基于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的太阳能光/电-热转换与存储


为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热相变储能性能和拓展相变储能模式,通过添加吸光材料和导电材料制备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进而实现光/电-热转换与存储的一体化储能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能量转换和传热耦合设计,导致光/电-热转换时的能量损失较大,现有的光/电-热转换功能型相变复合材料具有导热/导电系数低、能量传输慢、相变温度低、能量转换效率低的局限。因此开发高性能的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对发展新型的高效光-热、电-热转换与存储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图2.基于垂直阵列石墨纳米骨架的高导热/导电的功能型相变材料及光/电-热转换与存储


论文采用压力诱导自组装方法制备了固-固相变材料季戊四醇为储热介质的高导热/导电的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的界面光-热转换、热量损失、能量传输与存储过程,采用串/并联模型分析了集热温度与储热驱动温差的关联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提高相变材料光-热转换效率和储热能力的协同强化策略,即通过协调相变储热复合材料内部石墨纳米片阵列取向与太阳能光-热转换及热量传递方向的一致性来降低相变材料表面的集热温度,从而降低太阳能光-热转换与存储过程中的辐射及对流热损失,提高太阳能光-热转换存储效率。同时,该协同增强策略也可提高相变材料的电-热转换效率与热量传递及存储,从而实现基于功能型相变储热复合材料的太阳能光-热转换与存储和可再生能源风/光-电-热转换与存储。


图3基于协同增强效应的高效光/电-热相变储能


研究工作中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热导率和电导率在石墨纳米片含量25 wt%时分别高达33.5 W/mK和323 S/cm;研究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能量收集与传输的协同增强策略,通过协调石墨纳米阵列取向与热能传递方向或电流方向,防止了相变材料的表面集热过热问题、降低了能量损失、加速了相变材料的光/电-热能量转换、收集、传输与存储,从而成功实现了无聚光条件下,相变温度高达186 oC的太阳能“光-热转换-传输-存储”的直接式一体化高温储能,以及超低电压(<0.34 V)驱动的高效电-热转换与存储(>92%)。该工作提出的基于垂直阵列石墨纳米骨架的高导热/导电的功能型相变材料和能量转换与传输的协同增强方法,为相变材料的高效太阳光/电-热转换、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王如竹领衔的ITEWA团队致力于解决能源、水、空气领域的前沿基础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实现材料-器件-系统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在Joule、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ACS Energy Letters、Angewandte Chemie-Int Ed、ACS Central Science、Nano Energy、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系列跨学科交叉论文。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诸多国企积极储备光热项目 先

2019-02-02

全球其它主要光热发电新兴市场

2019-01-27

全球主要光热发电新兴市场规划

2019-01-24

西北院袁亚洲详解敦煌4.2GW光

2019-01-08

2018年中国光热发电行业发展简

2019-01-05

热点排行
  • · 哈唯热泵热水器宏大潜力市场锁定乡村
  • · 广州首个家庭光伏电站迟迟拿不到补贴 居民投资热情冷去
  • · 亿利注资甘肃光热发电公司10亿
  • · 2019年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形势与应对策略峰会召开
  • · 孙正义认为下个光伏热门市场是印度
  • · 光伏竞价机制基本明确,后续光热示范项目走竞价路线是否可行?
  • · 光热发电产业发展大幕将启
  • · 我国将打造西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
  • · 采用液态钠为传热介质 光热发电LCOE有望低于50美元/MWh?
  • · 南非100MW Kathu槽式光热电站举行正式投运仪式
推荐阅读
  • · 2018年中国光热发电行业发展简析
  • · 2018全球光热装机大爆发,新建成光热装机预超1GW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