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碳中和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1电企工作会议 碳中和 国网剥离装备制造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可再生能源 > 风电 > 正文

诱导低价中标不可取!确保机组高可靠性、优化招标规则7条建议

  2023-05-23 14:56:0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有大型开发商招标评分时还在加重价格权重,并且以最低价为基准价,整机商报价高于基准价扣分。

据风芒能源了解,这不是个例,目前低价中标仍是行业普遍现象。开发商因为非技术成本过高压力传导,限电、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因素导致的电价不确定选择风险前置等原因,青睐最低价中标。

虽然在招标时候,开发商都是采取综合评标法。但是在技术分因为技术条款设计缺乏针对性等原因难以拉开差距、价格评分占比过高(40%-55%)背景下,“最低价得分最高”,“开发商只能唯价格论”。

过分低价,把产业链中上游利润压得太薄,一定程度上“造成合同执行困难,提高了质量风险,加大了产业链信任危机”。

行业要高质量发展,除了产业链自律,行业加大测试验证投入、重视实证实验和型式认证外,还要开发商不断优化招标细则,细化技术指标评分、优化价格评分规则、增强集团部门协同、强化考核细则与罚则,建议质保金和拨备金准备分摊到单位千瓦在保容量作为参发指标,衡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低价中标仍是趋势

“现在不少开发商价格是参与两次评分。一次是单位千瓦价格,一次是度电成本。这相当于评分中又加大了价格权重。”业内人士告诉风芒能源。以五大六小中某发电央企评审办法为例,其技术评标权重占比50%,价格评标权重占比45%,商务评标权重占比5%。该评审标准共计100分,其中容量成本60分,电量成本40分。

投标方案中的容量成本=经评审的投标总价/投标方案限容后的装机总容量。在评分时,以有效投标方案容量成本的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容量成本每高于评标基准价1%扣1分,扣到0分为止。

投标人电量成本=经评审的投标总价/(评标年等效利用小时*投标方案限容后的装机总容量)。在评分时,以有效投标人电量成本的最低价为基准价,投标人的电量成本每高于基准价1%扣1分,扣到0分为止。

“上述集团还以最低价为基准价,一定程度上是在诱导整机商采取低价策略。”该人士称,2021、2022年陆上、海上风电陆续平价之后,产业链低价中标逐渐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当下绝大部分开发商在招标时,都是评得最低报价价格得分满分。”

据风芒能源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共有6896.5MW陆上风机中标(候选)公示。其中,最低价/次低价中标占比49.3%,未知占比23.5%,非最低价/次低价中标仅占27.2%。

低价内卷下,风机价格一路走低。今年一季度,三北地区6.5MW-7.5MW陆上风机(不含塔筒)中标价格已经逼近1200元/kW。近日大唐5.5GW风机框采中,有整机商在7MW以上投标机型(实投9.1MW)中报价1100元/kW。

开发商青睐低价中标的原因有很多。“双碳目标提出后,各行各业纷纷涌入新能源领域,再加上各发电集团有自己的发展任务,为了拿下项目,激烈内卷下,非技术成本不断攀升。新能源开发发展至今,甚至变成开发商财力之间的竞争。”业内人士表示。

虽然风机价格一路狂跌,但是投资建厂等非技术成本太高,现在“陆上风资源差一点的地方IRR达6-7%,好一点的地方略高于10%。该收益率还要具体看地区态度,特别是当地特殊项费用。”业内人士告诉风芒能源。做海上风电,以福建(0.204、0.26元/千瓦时)、上海(0.207-0.247元/千瓦时)最新的竞配结果为例,项目初期测算的时候就很难算过来账了。

同时,限电、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因素导致的电价不确定,也迫使开发商风险前置,尽可能在项目建设阶段就把压力传导到上游。以最近市场上讨论比较多的山东为例,近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价格上下限规制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市场电能量申报设置了价格上限和下限,其中上限为每千瓦时1.30元,下限为每千瓦时-0.08元。同时也对市场电能量出清设置了价格上限和下限,其中上限为每千瓦时1.5元,下限为每千瓦时-0.1元。现货市场中,负电价渐成常态。

据风芒能源了解,除了项目经济测算时一些考量因素外,开发商招标整机时,技术条款设计缺乏针对性,质量标准难界定,技术分拉不开差距,也是整机商只能选择拼价格的主要因素。“招标阶段难以通过准确、细化的技术标准来衡量主机质量。现在整机商参与项目投标时,基本没有不响应技术要求的。但是当下考核标准下,技术分拉不开差距。即使有些新兴技术真的可以做到提升一定发电量,但是这个提升很难量化评估。一直没有权威机构来做度电成本评价,没有量化标准支持不最低价中标。”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开发商也只能通过一些商业软件来测算复核。众多参数的取值都会影响测算结果。这些影响理论上可能会存在100-200利用小时的差异。”

而且,在风电行业,央国企开发商居多。特别是大型央国企,一般决策层和执行层分而治之,不是同一个单元。参与招标的人,需要依照招投标法相关规定,考虑成本、合规性等一系列问题。而执行层则更倾向于项目运营,要好产品,要高可靠性。执行层在项目具体招标过程中,参与程度相对有限。从管控角度来看,招标单位出于审计等考虑,低价中标选择“最保险”。

招标规则亟需优化

市场走向低价有其内在逻辑。不管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单机容量变大、单位千瓦成本下降,还是企业为了提高市占率,采取的商业战略。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风电价格的下降,风电在电网渗透率的提高。

但是风机价格过低,行业留给中上游产业链的利润太薄,“不仅合同执行困难,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质量风险,加大了产业链信任危机。”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国内风机兆瓦等级加速迭代,很多原有边界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足够的测试验证来把控风险。需要有一定的利润来支撑足够的科研投入、质量拨备。”整机商表示,“价格战会导致部分整机商克扣研发、精简人员,使用更便宜的材料、更简单的工艺。低价中标趋势下,整机商抵住低价零部件供应商诱惑很难。有些低价可能会伴随着低质。”

“为了传导价格压力,整机商在招标零部件时,也趋向低价中标。”业内人士告诉风芒能源。“甚至有整机商采购零部件时,因为整机商对开发商的5年质保必须条件,对一些零部件只要求5年寿命。”

产业链中上游没有全生命周期系统保障,对于投资商来说,很难在未来20-25年收回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据风芒能源了解,上述风险已经在逐渐暴露。行业一直在呼吁,风电行业在成本压力下快速奔跑的过程中,产业链要保持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降本。行业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把目光发长远。要以国际化标准做国际化产品。

“仅靠行业自律来把控风险还是有限。行业要重视产品可靠性。第二,建议加大测试验证的投入,重视实证实验和型式认证,建立一套有利于实证、业绩的标准。”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来看,纸面机型、口头承诺不可靠。从复核结果和运行数据来看,现在行业存在部分整机商为了得分高,在评标时虚报发电量/利用小时现象。”在开发商评标导向方面,该人士建议,第三,调整完善招标规划,细化技术指标评分。“评比投标价格时,建议去掉最高价、最低价,选取平均价下浮3%-5%作为基准价,超过的扣分,低于的不加分不扣分。尽量确保可以筛选出既有经济价值同时质量又好的风机。”

另外,风电市场扩大、项目变多,为了提高议价能力,现在风机招标偏集采模式。这种粗放模式不利于风场精细化设计运营。决策层与执行层因为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分歧,第四,建议开发商集团加强单位协同,在招标层面加以优化。

“当前成本压力下,行业短期内风机高可靠性保障确实是个问题。现在所有开发商都在吃十几年前吃过的亏。”业内人士称,“第五,建议在设计认证、设备监造、招标条件等方面不断提高对风机设备可靠性的把控。”据了解,某大型央企集团目前正在组织设备监理主动靠前谋划,在项目技术协议谈判阶段介入产品设计认证与型式认证的技术审查工作,必要时参与对项目设备测试认证过程的质量监督;在设备制造阶段重点开展项目供货设备同认证设备的一致性审查工作,严格监控设备过程重大设计变更。

“集团明确要求整机供应商需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项目机组定场址载荷安全性评估、项目叶片设计安全性复核、塔筒定制设计安全性复核、制造过程重大设计变更复核等工作,力图有效降低当前整机供应商在项目设备选型、定制设计环节不规范埋下的设备重大设计安全隐患,并确保核心设备的设计安全。”相关从业人士表示,“在招标时,也在考虑对安全系数的要求。”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招标形式如何细化,如果考核条款、罚则不同时跟进的话,或者罚则不痛不痒,很难起到警示作用。第六,建议评标时加强对项目后评估、项目实际运营数据的考核。特别是投标人承诺的发电量、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的考核。”

同时,第七,建议质保金和拨备金准备分摊到单位千瓦在保容量作为参发指标,衡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在风电发展历史上,存在某些企业因为质量拨备或者研发投入不够,出现批量质量事故,暴雷之后选择躺平让行业收拾‘烂摊子’情况。”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人说REITs好风光

2023-05-23

PPT | 毕亚雄:"双碳"目标下的海

2023-05-23

PPT干货 | 余学娟:风电场“以大

2023-05-23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时璟丽:“

2023-05-23

近4GW海上风电项目已配置储能

2023-05-23

热点排行
  • · 全国风电1-4月统计数据:累计平均利用小时增加17小时
  • · 河北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项目
  • · 郴州市6个风电场项目纳入国家第五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
  • · 高台首个国家风电项目开建
  • · 内蒙古磁悬浮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实现发电
  • · 河北省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项目
  • · 话题:内蒙古风电项目陆续投运 今年装机将达2298万千瓦
  • · 埃塞将打造非洲最大的风电基地
  • · 龙源电力在江西新增50兆瓦风电储备容量
  • · 华能国电燃煤发电机组和风电机组投运
推荐阅读
  • · 五大发电洗牌?!国家电投超越华能
  • · 央视三连发!风电招标超预期 市场需求火热订单忙!
  • ·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与展望
  • · 内蒙古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
  • · 补贴退坡,海上风电压力山大 地方政府会当白衣骑士吗?
  • · 风电行业弃风、装机及运维大预测
  • · 一文看懂分散式风电开发难点及解决方案
  • · 不断探底的风机价格,或许到了触底反弹的时候
  • · 2017年核准风电4958万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 · 风电拐点确立:利用小时数创历史新高,运营商已率先受益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