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光伏发电:政策明确 发展迎曙

  2013-07-17 16:10:1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近年来,以分布式、间歇式能源利用为核心特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分布式能源是以小型发电技术为核心,集成了智能电网技术、储能技术等形成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用户侧的小型电力系统。分布式能源的突出特征在于技术选择的多样性。从一次能源的来源来看,既可以利用天然气(含煤层气、沼气)这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也可以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小型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从供能模式来看,可用于发电、制热、制冷单双或者多联供;从运行模式来看,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并网运行。

  事实上,分布式光伏发电已被视作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重头戏。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继2012年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之后,今年2月再次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将示范扩大到天然气、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形式。普通用户不但能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给自己家供电,还可以将用不完的电卖给电网。随着利好政策的促动,各地家庭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成功并网事例不断涌现。有媒体评价,分布式能源的最后 “一公里”终于打通,其并网发电将有章可循。

  近日,国家能源局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光伏发电补贴政策,鼓励各地分布式光伏项目采用“自发自用”模式运营,拟定的度电补贴资金为不超过0.45元/千瓦时。在外销因欧盟“双反”遇阻、国内市场被寄予厚望的大环境下,此举被业内认为是国家促进光伏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分布式能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分布式能源接入供给一般属于备用/补充性供给,系统运行时间波动较大,从而导致发电经济性受到影响。

  二是设备制造商、基础设施建设等尚未达到规模经济,目前除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经济性基本具有保证之外,其他系统的经济性仍有待提高。

  三是煤炭、天然气、光伏、风力、水力等各类能源的价格相对水平存在不确定性,对于项目的技术选择和成本―收益评估提出较大挑战,价格风险成为项目投资的主要风险来源。

  四是能源环境政策不完善、环境治理的外部收益难以得到有效补偿。

上网问题也是制约分布式能源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在分布式电源与微网并网技术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对于设备规范、设计标准、孤岛运行、并网标准等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都在探索阶段。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相继出台支持政策,使分布式能源上网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先后编制了16项企业标准、8项行业标准、8项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的标准空缺,为分布式能源并网扫除障碍。但仅靠电网企业的推动尚且不够,分布式能源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明确激励机制。例如,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及交易,强制全额收购分布式能源,采取更能够反映项目投资和运行成本并考虑技术进步因素的浮动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等等。

  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产业的“乘数效应”。

  必须要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作为信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对接最终用户的载体,其所提供的电力流和信息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再次“复合”,由此形成的大数据服务产品将使传统的电力商品实现根本性的升级,所衍生的服务模式将成为全新的产业形态。对于我国而言,不同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是,我国采取国家办电网的方式,由于承担着公用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其集中式的管理运营模式使得电网建设得到有效保障。

  目前,国家电网也在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做大量基础工作。分布式能源产业的春天或将不远。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