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2006-05-15 09:23:2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江世亮实习生李婷

  日前召开的上海市节能降耗工作会议明确,万元GDP能耗下降20%是上海“十一五”规划的核心约束性指标。这一消息见报后在上海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史烈等沪上能源专家就如何做好节能这篇大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热力机械专家翁史烈――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方案

  翁院士认为,中央关于单位GDP能耗到2010年降低20%的建议以及上海市政府明确将万元GDP能耗下降20%作为本市“十一五”规划的核心约束性指标,非常及时和必要。在翁院士看来,这个目标应该可以达到,因为各行各业节能的空间非常大。翁院士举例说,尽管我国发电每年的煤耗都在下降,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19.7%的节能空间;交通方面载货车的空驶率相当高,油耗节能空间高达55.2%;而水泥综合能耗的节能空间为31.3%。由此看来节能潜力不小,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中央提出的降低能耗目标。

  翁教授说,由于节能涉及各个行业,需要有关各方勇于面对,制定切实可行的节能方案。如建筑业,我国的建筑能耗比欧洲高出三倍,这意味着我们有五分之一的一次能源白白浪费在建筑上,因而我国的建筑节能大有可为。再比如国际水平每发一度电(火电)煤耗是317克标煤,而我们要392克标煤,相差20%左右,上海的指标好一点,在两者之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除此以外,煤矿开采浪费更是惊人,我国煤的开采率为32%,中间转换效率68.8%,终端利用率为45%,煤的开采回收率如此低,致使一次能源浪费惊人。

  应对之策,翁教授认为有三条,首先是坚决依靠科技进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很多前瞻性的高科技都与节能有关,如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推进,大力发展新一代氢能的高效制备技术等。其二是强化节能管理,如放开中小排量汽车,加强对天然气供应的管理,让优质燃料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等。对策之三是要在公民中培养节能意识,要从节约一滴水、一滴油抓起,即使将来富裕了,也不要丢掉这种可贵的素质。

  隔热保温专家蔡子明――大范围推广隔热保温技术

  多年从事绝热工程运用技术研究的专家蔡子明认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范围推广隔热保温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降耗方法。蔡子明告诉记者,2003年,他与同行专家对我国5个行政区14个省市的冶金、机械、纺织、化工和轻工等五个行业的85个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推算出我国每年仅仅因为散热不当造成的损失就达40万吨标准煤,按800元/吨的市场价格,要损失3.2亿元。而这只是损耗的一部分,如再加上设计、选材和施工不当造成的损耗更是难以想象,诸如介质温度只有200℃却用了可以耐温800℃乃至1000℃的绝热材料,这种现象并不鲜见,造成浪费是必然的。蔡子明指出,对于绝热技术来说,设计是根本,材料是基础,施工是关键,因此一个优秀的绝热工程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设计,优良的绝热材料和细致严格的施工。

  能源专家沈跃栋――优先发展高效低耗的行业

  上海科学院产业发展处处长沈跃栋研究员认为,对上海等一些能耗绩效相对高的城市和地区如何进一步减少能耗,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GDP总量规模效应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沈跃栋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一二三产业间比例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因为同样属于第二或第三产业,其内部也有高耗能、低耗能行业之分,有科技含量高低、附加值高低产品之别,应该在产业内部优先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低耗能、低污染的行业。

  以上接受记者采访的能源专家建议,为尽早落实中央和市政府提出的降低能耗指标,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落实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为节能降耗提供制度保障。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