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从尚德破产看光伏产业如何放权管理

  2013-08-01 15:00: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面对或偏激或深刻的改变管理方式诉求,光伏产业的管理者们难免就象当前国家领导人承担着中国必须进一步改革的压力一样,最清楚的是:不改革不行;最不清楚的是:改革的成本有多大。对于光伏产业的管理,笔者试图根据产业特性和企业反映提出三点看法。

  今年以来,先有张维迎以无锡尚德破产为引子,发问发改委怎么去放权;后有《中国能源报》围绕新一届能源局领导班子走马上任,连发四期能源管理与职能转变系列报道;不久前一篇《一个老EPC眼中的光伏电站真相》在网上流传甚广,文中针对电站建设存在的种种弊病,大声责问:“发改委只批准不管理”。总之,光伏产业如何管理、如何放权问题持续热议。

  大胆的管应当是光伏产业管理者坚定的信念。光伏产业是一个需要国家扶持的非完全市场化产业,如果简单套用完全市场化产业的思维管理光伏产业是注定要犯错误的。在光伏产业管理上,那种“放权就是改革派,不放权就不是改革派”的论调,恰恰就像当年鲁迅讥讽阿Q的“革命观”:剪辫子就是革命的,不剪辫子就是不革命的。对此,很有学问的张维迎、叶檀可以犯错误,光伏产业的管理者一定不可以犯错误。因为光伏产业管理的核心是补贴从何而来、如何而去,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它构成了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补贴款是每一个公民的共同财富,在法律上,管理者是公众利益的唯一受托人,受托者对受托资产的分配不闻不问的事情是不成立的;在道义上,管理者必须承担起负责任的角色,对管理者进行必要的监督倒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

  在市场行为中加入非市场因素,又要按照市场规则运行,无疑在考验着光伏产业国家管理者的智慧。

  政策的制定要更加广泛地征求业内意见。相比中国光伏政策的出台,欧美国家无疑是效率低下,原因在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相互制衡。在跟踪欧美国家光伏政策出台方面,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过程的反复漫长已经使得笔者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何等关键部门提出增加或削减补贴的议案都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到了立法部门或着行政机关正式颁布才是值得关注的时候。这个过程,对企业是痛苦的,对产业是有益的。一个欧洲对中国光伏的“双反”,历经去年9月的启动,今年6月的初裁,12月的最终决定过程。其间不但有始作俑者solarworld代表的45家企业与反对征税的“欧洲平价太阳能联盟”的博弈,还引出了多国总理间的太极“云手”。其积极意义在于:各个利益集团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反观中国地方政府光伏政策出台,常常像在你毫无准备之下的一声“春雷”,唤得欢声一片,最终变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最近参加了几次围绕光伏“国六条”的讨论会,听到企业呼声最多的是:具体政策的制定要多听听各类企业的意见。

  政策的实施必须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保证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在于听取各方意见,保证政策执行的公平性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落实。它意味着补贴项目的分配权不应是在管理者,而应是在由中介机构主持的招投标等市场方式,市场平台、市场手段是保证非完全市场化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关键。具体来说,对于个人屋顶电站,个人会做出风险判断;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大型地面电站都应当实行招投标的方式,风险的选择权在企业不在政府。今天回头再看2009年发生在敦煌的“中国光伏电站第一标”是有积极意义的,0.69元/度的报价已经载入史册。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