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同为“风电”企业 盈亏各有不同

  2013-08-29 14:26:3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近几年,风电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备受瞩目,已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电源。但从去年到今年,风电行业却遭受到了空前的打击。

  风电设备制造业衰落市场因素很重要

  风机设备制造业今天的境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是有市场规律可循的。首先,风电产业的兴起最初的利润增长点在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我们现在的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和电能发展得这么快,直接动力是来自于它的营运水平,实际上政府进行电价补贴,比如一度陆地风电补贴0.25元到0.3元,整个海上风电补贴0.6-0.7元。所以,从现在实际情况看,由于搞风电的利润比较高,直接刺激了风电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邵秉仁说。在如此巨大的利润诱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于风电场的建设,而建成风电场最需要的就是风力发电设备,华锐风电正是在风电行业全面发展的初期抓住了机会,从而创造了多个“第一”,风光一时,在2011年上市后曾一度达到每股90元。

  但正如前文所说,风电行业是一个政府补贴产生效益的新兴行业,并非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据统计,风电价格主要依靠财政补贴 收回成本至少需10年。虽然其间市场需求量会稳步增长,不过风电市场在这几年中已经趋于饱和,市场难以消纳风电的过剩产能,导致风电设备需求量急剧下滑,继而出现供大于求,设备生产出后没有销路,现金流中断等诸多现象产生。

  除市场因素外,弃风限电也是导致风力发电机设备企业亏损的间接原因之一,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2年中国风电弃风限电达到200亿度,损失700万吨标准煤,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自身特点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风电场风机不再发电,没有电便没有国家给与的补贴,电力公司自然不会再去购买更多的风力发电机,这样的连锁反应再次重创了华锐风电这样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结构性衰落不能看衰整个行业

  不过风电装备产业的衰落并不代表着风电行业整体的衰落,有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风电并网总装机容量6083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风电发电量达1004亿千瓦时,首超核电,跃升为继火电、水电之后第三大主力电源。

  随着风电产业利润点的转移,诸多以风电为主的电力公司稳步盈利。以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3年3月26日,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2012年年度业绩发布会。会议公布了龙源2012年全年实现售电及其他收入79.81亿元人民币(不含特许权项目建设收入),同比增长23.6%;经营利润为5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在回答“龙源电力何时能位居世界第一”的提问时,时任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自信地答道“不出意外,明年我们就可以当老大。”而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月20日在香港发布了2013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龙源电力上半年营业收入96.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实现除税前利润22.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其中归属股东的净利润14.64亿元人民币。

  一套严谨的风电开发业务流程是企业盈利的保障之一,订立开发协议→测风→可行性分析→政府审批→风场建设 ,这样的流程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弃风限电的风险,但即便这样做的龙源去年还是因弃风损失了13亿元。反观一些为了获取国家财政补贴而投资建设的风电场,没有对场址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分析。由此产生了产能过剩却发出电无法与当地并网,能够与当地并网了但电价过高而无人使用等问题的产生,其损失更加严重。

  风电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帮助,但过度的扶持会使得产业偏离市场规则畸形发展。纵观整个新能源行业已有光伏的“金太阳”作为前车之鉴,相信风电行业会以此为鉴,探索出符合市场,符合国情的产业经营新模式。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