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老红看光伏:“双反”两周年祭

  2013-10-25 09:48:3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10月18日,是solarworld挑起对中国光伏“双反”整整两周年的日子。明明是正常的商业竞争,solarworld却像一个打架打不过别人的孩子,一声哭诉“告我妈去!”而这偏偏又是一个“护犊子”的妈。于是就有了光伏发展史中特别的一章:“双反”,并被称为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

  曾有文章危言耸听:“欧洲对华光伏双反调查或致灭顶之灾”,一时间不明就里的文章连篇累牍,很有一点中国光伏不垮都对不起“双反”的意思。时逢“双反”整整两年,梳理一下它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先说对出口的影响,这样几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去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下降8.1%,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9.2%;今年上半年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6.6%,价值52亿美元,下降35%。

  去年,我国光伏产品对美国和欧洲出口数量同比分别下降30.5%、45.1%;今年上半年,对欧洲出口数量减少42.5%,对日本、加拿大、韩国、香港和印度出口分别增加3.6、1.4、1.1、1.5和1.4倍。上述五者合计占同期我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81.7%,而这个份额过去是属于欧洲的。

  江苏省是我国光伏产品生产、出口最大省份,去年,其出口额为96.1亿美元,同比下降36.3%;今年上半年,江苏出口数量增加87.3%,占同期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量的74.3%。

  相信这个结果会让美国很失望。因为“双反”没能保护美国企业,其当前光伏电池的年产能约为1845MW,显著低于一年前的2027MW。

  再说对产业的影响,“双反”以来,中国光伏产业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首先,国家重视、高度定位。针对欧洲“双反”,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6月3日晚又应约同欧委会主席巴罗佐通话;去年11月和今年6月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先后出台“国六条”和“国八条”,明确了“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

  其次,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光伏发展“十二五规划”从5GW提升到35GW。2011年时国内累积光伏电站安装总量仅为3GW,去年和今年的当年安装量则迅速提升为5GW和8GW,明后年都将达10GW。

  第三,产业管理日益规范。连续出台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等文件。

  第四,加速产业整合。由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光伏产业整合的速度明显慢于成熟国家,加速整合已经成为中国光伏的头等大事。去年底以来,无竞争力企业大批停产,而有竞争力企业呈现满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局面,有竞争力企业的出货份额从2011年年初的40%增加到去年初的45%,今年三季度则达到50%。同时英利、天合等企业的毛利率已从今年一季度的4%提升至二季度的12%。

  第五,光伏企业学会了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国际贸易是个大家参与的游戏,谁最会利用游戏规则,谁将是游戏的胜者。

  第六,极大地提高了国人对光伏的认知度。社会对光伏更多的了解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

  以上事实只说明了一个哲学道理:事物都是变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现在就给“双反”下结论可能为时尚早,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给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加入更多的市场化因素,会使得中国光伏产业更加市场化,其结果自然会更加国际化。

  笔者还是那句话:比较其它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经过“双反”的光伏产业是最有希望的。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光伏研究员、光伏研究中心主任)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