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林伯强:燃煤发电等能源结构不变 雾霾会再现

  2013-02-05 11:41:21    来源:环球时报 
A- A+
电力18讯:    
  北京的雾霾天气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许多人认为中国油品差是雾霾祸首,批评“两桶油”为利益不升级。雾霾当然与油品差相关,但是说它是祸首,就把问题简单化了。

  雾霾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车辆尾气的排放、城市供暖、城市建设污染,还有地形构造等等,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就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雾霾天气。因此,汽车尾气只是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汽车尾气除了与油品标准相关,也与汽车数量和拥堵情况相关。即便是我们比照欧洲用油标准,排放量也未必会减少,因为欧洲城市没有北京的车多,也没有北京交通拥堵,而10分钟的路只要堵上1个钟头,排放量就会增加好几倍。

  因此,有效缓解雾霾的途径并非在石油产品质量改善上,而是应彻底改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目前,排放最大的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69%,而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我国2011年消耗了近一半的世界煤炭年产量,主要通过工业污染排放体现。

  事实上,能源结构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大,而且主流城市的能耗通常占世界总耗能的60%-80%,在这种能源结构和集中排放的情况下,一些大城市频发雾霾并不奇怪。1952年1.2万名英国人因伦敦雾丧生时,煤炭排放就是主要原因,而英国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目前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一样,单位GDP也相近。这场灾难的确迫使英国首次推出严厉措施控制污染,之后付出巨大的努力,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从根本上扭转了环境局面,将煤炭能源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大降低。所以,我们也需要改变以煤为主的火力发电等能源结构,只是我们的历程可能会更加漫长,即使是比较乐观的清洁发展,到2020年如果能够将煤炭降低到60%,算是很不错了。

  不过,只有破解这个困局,我们才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排放问题。现在看来,水电受到潜能限制,清洁能源如风电太阳能是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基数太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对改变能源结构起很大作用。因此,核电是一个可以大规模替代煤炭的能源品种,没有核电的中国清洁发展是很难想象的。作为排放量很少的天然气近几年可以替代3个百分点的煤炭,如果非常规天然气如煤层气和页岩气如果有较大的突破,会给我们优化能源结构带来预想不到的好处。

  因此,短中期缓解雾霾天气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雾霾频发虽然激起了社会普遍的抱怨和不满,但也唤起公众对解决环境污染的诉求。这样,中国能源消费的变革将会在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如发展更清洁的能源,替代对煤炭资源的消耗;通过设立强制性工业排放标准和建筑标准,采用排放少的天然气提供冬季供暖,直接减少煤炭消耗;提高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发展分布式风电太阳能,从根本上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中国的环境污染某种程度上仍在积累过程中,只围绕某些成品油油质而小修小补,将无益于环境改善,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尽快设立强制性工业排放标准,才能真正摆脱雾霾天气。(作者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