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电厂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

  2013-04-22 09:20:34    来源:《能源》 
A- A+
电力18讯:    
  电力是最清洁利用煤炭的用户,煤炭向电力转化过程中,可以基本消除燃煤的产生的烟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中东部地区连遭雾霾天气,PM2.5浓度多日上升,许多城市的PM2.5达到500微克上下,为中国标准规定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的7倍左右。PM2.5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讲到雾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化石能源中的煤炭和石油,这两种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要占90%左右,尤其是煤炭要占70%左右。而煤炭消费中,燃煤电厂的消费量占50%上下,于是想当然地把燃煤电厂归因为中国雾霾的罪魁祸首。

  其实不然。正是燃煤电厂的清洁利用煤炭使中国勉强维持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中国能像欧洲国家那样,将80%-90%的煤炭用于发电,中国的雾霾天气就不至于那么严重。中国既讨厌煤炭,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离不开煤炭的情况下,惟一的办法是将工业原料用煤(钢铁、化工、水泥等工业用煤)用清洁能源替换掉,将更多的煤炭用于燃煤电厂发电,这样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缓解中国雾霾天气。

  电力是最清洁利用煤炭的用户,电力部门在使用煤炭转化成电力的时候,可以基本消除燃煤产生的烟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换句话说,电力工业使用煤炭可以消除对雾霾的形成。“十一五”以来,中国在燃煤电厂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烟尘控制来看,新建电除尘器的效率一般高于99.5%,在“十一五”期间,年平均火电装机容量增长13.8%,烟尘排放由过去的350吨左右快速降到160万吨,每千瓦时烟尘排放由1.8克下降到0.5克。近年来国内专家对电厂细颗粒排放特性进行实例分析,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对细颗粒捕集效率都能达到95%以上,加上湿法脱硫装置的除尘效果,对PM2.5的平均综合除去率可达97%以上。

  从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的治理来看,与2005年相比,2010年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74万吨(全国下降364万吨,证明燃煤电厂承担了全国二氧化硫的下降任务,而别的部门二氧化硫还有所上升)。中国火电单位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由2005年的6.4克下降到2.7克,好于美国2009年每千瓦时3.4克的水平。

  在氮氧化物治理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0年只增加了210万吨,但火电单位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由3.62克下降到2.78克,减少0.82克。此外,由于燃煤电厂布局也发生重大变化,除热电厂外,新建燃煤电厂已离开城市。有的电厂已搬迁遥远的煤矿区,原有的老煤炭厂通过“以新代老”、“上大压子”、“替代供热小锅炉”等措施,对于减少PM2.5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近40亿吨煤炭消费中,仅有50%的煤炭用于电力,其余50%的燃煤消耗用于钢铁、冶金、化工、水泥等行业以及小锅炉、小窑洞、居民家用做饭和取暖等方面,相对于燃煤电厂的集中严格排放,高空排放,电力以外的50%这部分燃煤污染更严重,污染分散度大,低空污染很难控制,对城市污染的贡献很大。

  今年年初雾霾的教训是,以控制全国几个行业或一个行业的污染排放量为主要目标的环保措施是错误的。即使燃煤电厂的污染物减排要求达到全国减排总量的要求,由于没有管理和控制分散的、低空的污染,煤烟污染问题和雾霾仍然得不到解决。

  燃煤电厂是最能清洁使用煤炭的用户,但是燃煤电厂的清洁利用不能替代其他用煤部门的清洁利用,只有所有的煤炭用户都能够清洁使用,雾霾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另一个办法是将分散的不能控制污染的用户,用天然气、电力等干净能源去替代煤炭,将替代下来的煤炭交给燃煤电厂和可以严格控制污染的用户去使用。(文/朱成章)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