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导演垃圾发电厂十面埋伏
2013-05-24 10:18:13 来源:中国网
A-
A+
电力18讯:
目前,很多城市垃圾焚烧项目遭遇公众阻力。我国垃圾处理似乎走入死胡同:填埋处理,不仅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同时大量占用土地;焚烧处理,由于争论激烈、投资巨大等原因,推进迟缓。填埋不可持续,焚烧又遇阻,其他方式尚未成熟――在这样的一个胡同中,政府、专家和百姓三方不断博弈,与此同时,垃圾却在日复一日地堆积着。
2012年5月出台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垃圾发电处理规模需要从2010年底8.96吨/日上升至2015年末约30.7万吨/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在此规划提出后,市场开始升温,而此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全国垃圾发电按处理量折算发电量统一执行每度0.65元的标杆电价,更激起市场的热情。这一切都看似很美好。
据相关机构透露,垃圾量已每年8~10%增加,今后三年将新增384处垃圾焚烧发电,垃圾日处理量达到31万吨。到2015年止中央政府增加预算2636亿元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设施的整备。据了解,现在城市的垃圾约为2.5亿吨,今后随着城市化进程能累积达到70亿吨,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
垃圾发电,顾名思义,把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转换成电能。这看起来很美好,一方面解决了垃圾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了电能,缓解了某些地区的电力不足的情况。我们都疏忽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二 英!由于焚烧发电厂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媒体的广泛报道,一些居民开始不断的抗议在他们周边拟建焚垃圾发电厂,特别是垃圾燃烧发电排放的二 英类物质污染问题成为公众和市政决策者关注的热点。
现在的垃圾焚烧是垃圾管理上最昂贵的方式之一,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和主要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据JFE环境(JFE环境株式会社)的相关人士透露,在日本大小垃圾电厂有接近1200座,而垃圾电厂投资大约是250万人民币/吨但是在中国大约是40万/吨。按照日处理1000吨计算,就需要4亿人民币。投资的差距就拉开了在此事的方式方法的差别。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有大约600座垃圾发电厂,而这600座发电厂的分布我们根本就无从知晓。作为公众,我们没有参加过听证会,政府没有征集过我们的意见,甚至强行让一些农民撤离垃圾发电厂周围。
最新消息,在江苏南京浦口区星甸镇董庄,一个据称每天能帮助南京消化掉1/3生活垃圾的江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当中。而围绕这个项目的选址和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恶英的排放是当地居民和专家一直争议的焦点。近年来,垃圾发电厂投资建设一直都没走走出公众的视线,围绕着垃圾焚烧发电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问题是公众最为关心问题。无论是南京还是杭州,无论是惠阳还是青岛,还是前几天大规模“散步”的昆明。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一些当地政府的“忽悠”也可以认清事实的真相,不再受蒙蔽。但是,这有用么?在中国,现普遍应用于焚烧厂建设的BOT融资方式, 它要求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中约定入场垃圾量,而且政府会按照每吨入场垃圾给予定额补贴,企业有寻求更多垃圾的冲动 ,从而阻碍垃圾前端的减量与分类。就垃圾焚烧发电来说,国家给垃圾电厂每度电1分5的补贴用于脱硫脱硝处理,来减少因垃圾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这笔钱有没有用到实处呢?经多方查证,垃圾发电企业大都表示这些资金根本就不够,甚至有些企业把这笔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这些不管环境污染和附近民众的企业,怎么能让我们放心?据了解,在中国的垃圾发电厂有16%不达国标,70%不达欧标 怎么能让我们相信他们是有关所谓“生物环保企业”?让他们的“致力于中国环保的生物工程”的口号见鬼去吧!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当地政府为了最大的追求GDP和企业追求利润,让垃圾发电厂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公众对家园环境的无力抗衡。其中的博弈无疑公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没有人能够保证。有些地区的政府和环保部门直接否认有垃圾发电厂一事,公众毫无知情权。在大力宣扬垃圾发电厂的好处的时候,应该多想想其危害。有一杭州的网友表示,杭州已不再是天堂,他笑称等死,据介绍,杭州西湖周围有4座垃圾发电厂和1座火力发电厂。号称天堂的杭州也抵挡不了这大势所趋?有专家指出,垃圾的最终流向是分类、预处理和气体补燃技术可推动垃圾焚烧走向零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垃圾焚烧是较为实际的减量处理方式,但如何实现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少排甚至是零排放,这才是实质的问题。据有关技术专家介绍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垃圾的燃烧温度和尾气的全面净化,而提升垃圾燃烧温度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垃圾分类、预处理、气体补燃技术。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源头。居民自身的分类和在转运站的分拣,预处理在于干燥和部分粉碎,较为充分的提升垃圾热值和燃烧完全度。补燃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气体补燃,有技术专家强调,采用煤粉或燃油补燃时,由于垃圾含水、或补燃燃料被垃圾包裹等诸多因素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会被垃圾团块包裹,因此,采用气体补燃将会较高地提升焚烧温度。在燃烧温度提升后,随着污染物和二恶英的减少,应用现阶段的技术,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不难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零污染。就补燃气体的来源,专家做了介绍。据了解,补燃气体就来自垃圾填埋气。根据测算,从垃圾填埋气中提纯天然气,成本不会高于1.0元/立方米,而天然气的热值是标准煤的1.57倍,是汽油的1.13倍。这一成本价格只相当于现阶段燃油的1/5,比同等热值的煤炭还要便宜。更有利的是,天然气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大大减轻了燃烧烟气处理的压力,避免了垃圾焚烧厂因为掺烧煤粉而加重环境污染,同时实现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之间真正的能量循环。
对于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陷入的尴尬境地,笔者觉得并不是没有技术和工程上较为完全的解决方案,作为技术专家和工程实践者,应该本着科学精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政府服务于百姓诉求的过程中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解决方案和决策依据,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舆论的正面反馈和支持,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很多城市垃圾焚烧项目遭遇公众阻力。我国垃圾处理似乎走入死胡同:填埋处理,不仅会产生大量恶臭气体,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同时大量占用土地;焚烧处理,由于争论激烈、投资巨大等原因,推进迟缓。填埋不可持续,焚烧又遇阻,其他方式尚未成熟――在这样的一个胡同中,政府、专家和百姓三方不断博弈,与此同时,垃圾却在日复一日地堆积着。
2012年5月出台的《“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垃圾发电处理规模需要从2010年底8.96吨/日上升至2015年末约30.7万吨/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在此规划提出后,市场开始升温,而此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明确全国垃圾发电按处理量折算发电量统一执行每度0.65元的标杆电价,更激起市场的热情。这一切都看似很美好。
据相关机构透露,垃圾量已每年8~10%增加,今后三年将新增384处垃圾焚烧发电,垃圾日处理量达到31万吨。到2015年止中央政府增加预算2636亿元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设施的整备。据了解,现在城市的垃圾约为2.5亿吨,今后随着城市化进程能累积达到70亿吨,2/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
垃圾发电,顾名思义,把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转换成电能。这看起来很美好,一方面解决了垃圾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了电能,缓解了某些地区的电力不足的情况。我们都疏忽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二 英!由于焚烧发电厂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媒体的广泛报道,一些居民开始不断的抗议在他们周边拟建焚垃圾发电厂,特别是垃圾燃烧发电排放的二 英类物质污染问题成为公众和市政决策者关注的热点。
现在的垃圾焚烧是垃圾管理上最昂贵的方式之一,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和主要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据JFE环境(JFE环境株式会社)的相关人士透露,在日本大小垃圾电厂有接近1200座,而垃圾电厂投资大约是250万人民币/吨但是在中国大约是40万/吨。按照日处理1000吨计算,就需要4亿人民币。投资的差距就拉开了在此事的方式方法的差别。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中国有大约600座垃圾发电厂,而这600座发电厂的分布我们根本就无从知晓。作为公众,我们没有参加过听证会,政府没有征集过我们的意见,甚至强行让一些农民撤离垃圾发电厂周围。
最新消息,在江苏南京浦口区星甸镇董庄,一个据称每天能帮助南京消化掉1/3生活垃圾的江北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当中。而围绕这个项目的选址和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恶英的排放是当地居民和专家一直争议的焦点。近年来,垃圾发电厂投资建设一直都没走走出公众的视线,围绕着垃圾焚烧发电产生二恶英等有害气体的问题是公众最为关心问题。无论是南京还是杭州,无论是惠阳还是青岛,还是前几天大规模“散步”的昆明。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一些当地政府的“忽悠”也可以认清事实的真相,不再受蒙蔽。但是,这有用么?在中国,现普遍应用于焚烧厂建设的BOT融资方式, 它要求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中约定入场垃圾量,而且政府会按照每吨入场垃圾给予定额补贴,企业有寻求更多垃圾的冲动 ,从而阻碍垃圾前端的减量与分类。就垃圾焚烧发电来说,国家给垃圾电厂每度电1分5的补贴用于脱硫脱硝处理,来减少因垃圾焚烧而带来的大气污染。这笔钱有没有用到实处呢?经多方查证,垃圾发电企业大都表示这些资金根本就不够,甚至有些企业把这笔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这些不管环境污染和附近民众的企业,怎么能让我们放心?据了解,在中国的垃圾发电厂有16%不达国标,70%不达欧标 怎么能让我们相信他们是有关所谓“生物环保企业”?让他们的“致力于中国环保的生物工程”的口号见鬼去吧!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当地政府为了最大的追求GDP和企业追求利润,让垃圾发电厂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公众对家园环境的无力抗衡。其中的博弈无疑公众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没有人能够保证。有些地区的政府和环保部门直接否认有垃圾发电厂一事,公众毫无知情权。在大力宣扬垃圾发电厂的好处的时候,应该多想想其危害。有一杭州的网友表示,杭州已不再是天堂,他笑称等死,据介绍,杭州西湖周围有4座垃圾发电厂和1座火力发电厂。号称天堂的杭州也抵挡不了这大势所趋?有专家指出,垃圾的最终流向是分类、预处理和气体补燃技术可推动垃圾焚烧走向零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垃圾焚烧是较为实际的减量处理方式,但如何实现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的少排甚至是零排放,这才是实质的问题。据有关技术专家介绍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垃圾的燃烧温度和尾气的全面净化,而提升垃圾燃烧温度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垃圾分类、预处理、气体补燃技术。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源头。居民自身的分类和在转运站的分拣,预处理在于干燥和部分粉碎,较为充分的提升垃圾热值和燃烧完全度。补燃技术的关键在于采用气体补燃,有技术专家强调,采用煤粉或燃油补燃时,由于垃圾含水、或补燃燃料被垃圾包裹等诸多因素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气体不溶于水也不会被垃圾团块包裹,因此,采用气体补燃将会较高地提升焚烧温度。在燃烧温度提升后,随着污染物和二恶英的减少,应用现阶段的技术,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不难实现对周围环境的零污染。就补燃气体的来源,专家做了介绍。据了解,补燃气体就来自垃圾填埋气。根据测算,从垃圾填埋气中提纯天然气,成本不会高于1.0元/立方米,而天然气的热值是标准煤的1.57倍,是汽油的1.13倍。这一成本价格只相当于现阶段燃油的1/5,比同等热值的煤炭还要便宜。更有利的是,天然气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大大减轻了燃烧烟气处理的压力,避免了垃圾焚烧厂因为掺烧煤粉而加重环境污染,同时实现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之间真正的能量循环。
对于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陷入的尴尬境地,笔者觉得并不是没有技术和工程上较为完全的解决方案,作为技术专家和工程实践者,应该本着科学精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政府服务于百姓诉求的过程中提供切实可行的工程解决方案和决策依据,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舆论的正面反馈和支持,起到积极的作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