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碳排放交易正式启动 火电企业“受伤”最重

  2013-06-19 15:46:32    来源:证券日报 
A- A+
电力18讯:    
  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启动,深圳市由此成为我国首家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

  深圳市将有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家大型公共建筑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成为首批受控企业。这意味着,这些企业将承担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强制性义务,否则将面临处罚。排放超标的企业须到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配额有盈余的企业则可选择到碳交易市场出售配额。

  毫无疑问,减少碳排放是大势所趋,而这对于“碳排放大户”火电企业来说,则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分析师表示,环保工作不达标的火电企业需要购买配额,成本支出会随之增加。火电企业逐步淘汰容量小、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装机目标迫在眉睫。

火电企业成本支出将大增

  目前,纳入深圳碳交易试点的635家受控工业企业2010年的排放总量是3173吨,占深圳全市碳排放量的38%,这些企业在2013年至2015年间的配额总量大约是1亿多吨,平均每年3000多万吨。

  发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发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

  目前广东2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完成历史碳排放量核查,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能完成碳排放权配额的初始分配,预计发放的碳排放配额将在亿吨以上,为开展碳交易铺平道路。

  尽管我国碳排放交易还仅处于地方性试点阶段,但碳排放交易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火电为主,表现为火电在电力装机、发电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5%、82%左右,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量的40%左右。

  因此,在碳排放交易逐步启动以后,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火电机组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据测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碳排放权交易立足点是环保,而落脚点则放在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首当其冲。

  他还指出,其中,火电行业更是无望“幸免于难”,环保工作不达标的火电企业也需要购买配额,成本支出也会随之增加,这对本已处于营收困境的火电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火电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目前,各国都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如美国提出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我国也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火电企业需逐步淘汰容量小、能耗高的小火电机组,优化火电机组结构,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装机目标,对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至关重要。

  据了解,以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常规化石燃料,不仅能效接近100%,而且碳排放趋近于零。

  对于火电企业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周修杰认为,一方面,要积极购买并采用脱硫脱硝设备,认真完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有效落实内部碳排放控制,从根本上降低购买配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企业在购煤过程中应积极选取优质煤炭,对于进口劣质煤要“视而不见”,避免因贪图小便宜而大幅增加治污成本。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向记者表示,现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在从高碳到低碳再到无碳的方向发展。减少碳排放是大势所趋,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转型的机会。

  此外,“发电企业必须把握机遇,大力发展核电、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也可以考虑发展天然气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