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生物质发电潮起潮落 种种桎梏需要各方援手

  2012-09-03 16:30:54    来源:大众日报 
A- A+
电力18讯:    
  如果从人类用火算起,那么,生物质是历史最悠久的能源。

  如果按供应量来算,那么,生物质则是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能源。

  树枝、秸秆、稻草、薪柴等遍布城乡,粗略计算,这些“残枝败叶”可以满足目前每年全球的能源消耗量!

  而从中国来看,现有的各类农作物秸秆每年至少6.5亿吨,如果其中的60%应用于生物质发电,就相当于8座三峡电站的发电量,农民每年可增收800―1000亿元!

  况且,与电煤相比,秸秆是清洁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近1吨标准煤,但其平均含硫量不到千分之五,而煤的含硫量近1%。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优势,因此,我国从20年前就开始试建生物质发电厂,并从2006年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2006年至2010年的4年间,我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330万千瓦。

  2006年起进入井喷期,是因为那一年,国家先是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随后又公布了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补贴,因此,国内企业争先恐后地上马生物质发电厂。截至2010年底,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了550万千瓦!

  但是,正当大家都为这一能源新丁拍手叫好的时候,一些让人纠结的消息却接二连三地传来:安徽一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因超过核准有效期,自行“流产”;江苏已投运的9座生物质电厂家家亏损,准备歇工停产;国家发改委赴各地考察生物质能发展情况,结果大吃一惊!考察的8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亏损……

  为何从最初受到强烈追捧,到如今几乎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纵观分析,原因有五:

  第一,尽管相对于风电、光伏发电来说,生物质发电上网稳定,但所用的秸秆散布于千家万户,貌似供给源源不断,但真正等到生物质发电厂“待米下锅”时,又常常显得拮据不堪。发电厂要“米”,就必须雇人到方圆几十上百里的农户院落里七拼八凑。有些地方秸秆焚烧成风,电厂拿钱也找不到秸秆,秸秆供应量不足、不稳定是一大难题。
第二,尽管发电厂花钱雇人代收,也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又一个代收点,但在从代收点到电厂仓储库,要走乡村土路、上公路,除了送料人的人工费,还有过路费、过桥费、环境卫生费……林林总总加起来,最后都要算到发电厂的头上,秸秆价格陡升,一层层抬高了发电成本。

  第三,找到了代收点,运费等各种费用也有了财务列支,但如何保证秸秆的质量又是一大难题。比如遇到雨雪降临,秸秆燃烧品质自然大打折扣,若遇到良心不太好的代收点主动给树枝过水、掺水掺沙,电厂更苦不堪言。

  第四,由于投产初期调研论证不够,有些地方甚至同一区域内出现了两到三家生物质电厂,在发电旺季互争秸秆原料,卖方自然坐地涨价。如果发电厂周围再有一两个化工厂,原料也是秸秆、木块等的话,那竞争涨价的危险又增加了一分。

  第五,也是让生物质发电厂最挠头的一点:尽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已尘埃落定,确定为每度8厘,但部分电厂却不能及时领到国家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电价补贴,有的一拖就是半年一年。原因很简单,行政程序复杂!一家发电企业的负责人大倒苦水:“以前是省电网公司征收,发改委价格司核准之后,由电网公司下发。现在程序变为省电网公司征收之后上缴财政部,财政部再预拨给省级财政部门,按季预拨、年终清算。从行政审批来看,确实麻烦一些。”如果在电费结算时,有关部门再变相减少生物质发电厂的发电量、压低上网电价的话,那电厂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目前只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0.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25%的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1300万千瓦,5年间累计新增750万千瓦。
规划远景令人精神一振!但前提是要消除包括上述五方面在内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一系列肠梗阻,仅拿出头痛医头,脚疼治脚的办法临时抱佛脚,只会摁下葫芦起来瓢,必须采取一揽子治理、改进措施。

  要让生物质发电厂生存下去、而且日子过得好些,政府的政策激励不可或缺。一些西方国家常常采取价格激励、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举措,展现政府的推手作用。丹麦是世界上率先利用生物质发电的国家,其上网电价为每度电4.1欧分,政府再给予每度1.3欧分的补贴;英国在生物质发电初期,对企业初始设备投资提供40%的资助。此外,欧盟国家对生物质发电免征各类税费,也大大刺激了生物质能源事业的发展。

  在生物质电厂的总成本中,燃料成本占了七成。如何解决针对“原料不足”和“市场受限”这两个处于产品价值链两端的问题,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的“村级收购模式”值得借鉴,他们在燃料收集模式上撇去中间商,公司联合村委会直接设点,向农民采购,建立起一套公司、村委会和农民三方受益的收购模式,这在保证收集燃料质量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燃料成本――模式实行后,农作物秸秆收购成本每吨下降了120元,林业废弃物收购成本则下降了150元左右。

  但若要实现生物质能的长远、持续发展,还必须从源头上确保原料的永续供应。有专家提出,要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摆脱目前发展生物质能主要靠农作物秸秆、废弃物的方式,利用中国沙漠、荒山、荒地等边际性土地比较多的优势,将精心培育出的耐寒植物,与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沙漠改造、防风固沙等工程结合起来,慢慢培育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基地,保证生物质发电的原料供应。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对运输秸秆的货运车辆,免去从耕地到电厂的路桥费和其他相关税费,就能适当减免原料成本;投资方在启建生物质发电厂之前,如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实地调研当地农作物的收割、收集难度,包括研究不同农作物的季节生长特性,就能解决因农作物特点造成的收集储运难题;对于定期需要晒干脱水的储存秸秆,政府统一布置和安排晒场……方方面面伸出援手,那么,生物质发电的一些桎梏便有望被打破,我们才能乐享清洁能源的便利和实惠!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