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工业转型引发节能服务的思考

  2012-06-12 09:27:35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 
A- A+
电力18讯:    
  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中,除具有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国有大型企业外,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在设备、技术都比较落后,更谈不到生产环节中的节能减排,无疑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缺失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耗能企业中,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由于其自身产品属性因素,在生产中不可能采用像电子、IT那种高、精、细的生产设备,这也就注定高耗能企业的能耗持续偏高。

  为此,温总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期间,企业要增强工业转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以往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工业若不转型,就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徘徊不前;工业若不升级,就会在严格的产业政策调控中被限制被淘汰,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强制性指标,让粗放经营的企业在运营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这使得企业不得不认真的考虑节能减排改造问题,因此也造成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一系列为传统企业做节能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形成了节能环保产业最核心的新兴骨干力量。

  工业的转型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下,以合同能源管理(www.emca.cn)为运营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将会有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工业耗能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我们节能服务企业也要不断提升自己节能改造的技术水平,完善节能服务机制,对于节能减排来说,技术升级改造决定着工业领域节能成效;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建立健全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

  在众多节能服务企业中,德能尤其专注于在工业节能领域的服务,其中钢铁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转炉饱和蒸汽发电技术、高炉炉顶余压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余热发电技术、电机系统优化节能技术、高能增效设备节能技术等节能技术已经运用于很多工业耗能企业的节能改造中,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德能本着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构建中国节能减排产业整合营销中心的企业发展目标,努力铸就成为中国综合节能平台首席运营商,公司独特的合同管理商业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在合同期内,工业耗能改造企业利用节能效益来支付报酬;工业耗能改造企业无需投资就可导入节能产品、技术及专业化服务,无技术和经济风险;节能工程实施完毕,工业耗能改造企业就能分享项目的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归工业耗能改造企业。

  德能为工业耗能改造企业的节能改造提供数据基础,节能效果一切用数据说话,率先从运行管理中挖掘节能潜力,推广低成本节能改造,工业节能效果达到30%,同时德能能够清晰的了解工业用能企业的现状及改进方向,对症下药;建立了节能改造效果量化评估的平台。为工业转型企业提供专业的节能服务改造方案,真正实现工业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德能希望有那么一天,一场终极的产业革命风暴席卷一切,摧毁所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陈久老朽产业,抹去所有危害子孙后代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代表低碳、节能、环保、高技术、高科技的产业,在传统产业的土壤里遍地开花,迎来中国一个新的产业黎明。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