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碳交易来临,空气也不再免费

  2012-04-13 17:18:3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碳”值多少钱?2012年1月起欧盟将对所有飞经欧洲的飞机收取高昂的碳排放税,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测算,全球航空公司2012年将为这一规定缴纳24亿欧元碳排放税,由此看来,看不见摸不到的“碳”价格不菲。

  国际关于“碳排放税”征与反对征的激烈“对撞”,令国内民众对于“碳排放”一词不感陌生,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开展对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安排,也让它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的核心是将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对碳交易最简单的认识就是空气也有了自己的价格,不过我国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追求的并不是给空气定价。提及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就不能不提到人类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在本次“两会”期间,PM2.5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之一,据业内专家分析,PM2.5这一极小微粒,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2011年11月至12月北京连续出现雾霾天气,“PM2.5”这一专业名词才首次进入公众视野。而PM2.5从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因此有人戏称其是“跑步入会”。“跑步入会”不仅凸显重视,更表明国家处理环境问题的急迫。

  其实全球都在遭受环境污染、气候破坏的影响。今年1月底以来,欧洲遭遇罕见的极寒天气,部分地区的积雪厚度已达4.6米,与此同时,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却度过了一节能个少雪的“反常冬季”。反常气候的频繁出现与人类对环境破坏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减少污染,减少排放便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民众生活水平都在大幅提升,提升也带来了附加品:急剧上升的“碳排放”。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今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1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三个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没有完成。其中,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指标都没有完成。简单来说碳强度是能源消费的标尺,强度下降指标未完成就意味着能源消费未减少。

  “碳交易”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润。经济发展处于高速时期以及人新能源口多个体认识不足的特点,使得我国碳排放工作开展较为困难,而就是在重重困难下,探索、试点工作从未停止。早在三年前,作为森林资源大省的四川,一些地区便通过碳汇指标创造了可观收益。而从生态利益到经济利益的转换,也会增强普通民众参与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的积极性,在参与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也就开始“生根发芽”。

  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的开展将受益于国家的“强制政策”。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该方案详细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区、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各地区的分担量,并设定了“2015年能源强度要比2010年下降16%”的具体目标。该方案还提及,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将其作为减排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分级管理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制度,在全国逐步推行。无疑,落实该方案,将令各地方政府、企业及个人树立碳排放和排污权意识,并更加重视,这种认识及重视将是“交易”形成的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正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强度,但也应警惕部分发达国家利用碳减排损害本国利益。欧盟将航空业纳入其碳排放交易系统,其实质是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支付治理成本。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