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光伏行业难“发光”

  2012-04-16 09:12:58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持续承压,国内外光伏企业生存境况愈发艰难。从国内来看,近期向日葵、精功科技(002006,股吧)等A股光伏企业纷纷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减公告,可以说无论是电池组件厂商,还是设备供应商,一季度业绩都非常惨淡。而从国外看,世界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德国Q-CellsSE近日表示,已放弃了此前制定的一项债务重组计划,并向Dessau一家法院提交破产申请。该公司表示,在对其他重组方案进行评估之后得出结论,除申请破产以外已无其他选择。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表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垂直整合的西方和日本厂商已经连续三个季度面对负利润,同时中国一线厂商的毛利率也从12%下滑到7%。主要光伏厂商的资产负债已经非常紧张,无法再吸收价格的大幅下滑。他们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以避免毛利率的进一步压缩。长城证券则表示,去年光伏市场不景气从产业链下游传导至上游,而现在已传导至设备耗材市场。政策严厉、供需失衡,致使电池组件产品价格毛利率下降明显,进而导致下游企业资本开支大幅减少,光伏设备供应商业绩也必然下滑。

  而在光伏行业基本面已经疲弱不堪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需求市场,德意两国在3月底又给了市场重重一击。德联邦议院审批通过了新的可再生能源指导方针,赞同削减太阳能补贴。法案规定,若每年国内新增的节能太阳能安装量超过政府设定的2.5-3.5GW目标,那么补贴就会自动缩减;若安装量并未超过政府目标,那么补贴降幅就会减轻。另外,屋顶太阳能系统的发电量中80%会获得政府补贴,比例低于之前草案设定的85%,大型太阳能电厂的发电量中则有90%能够获得补贴,而其余10%必须由营运商自行出售。该太阳能补贴调降方案自4月1日起施行。

  无独有偶,意大利经济发展部部长巴塞拉称,意大利可再生能源补贴向太阳能发电行业倾斜过度,已给意大利家庭带来严重税赋负担。同新能源时巴寒拉表示,必须对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进行有序调整。据路透社报道,意大利最快会在4月批准一项新的太阳能发电支持计划,可能将目前的光伏发电企业补贴减半。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最早推行光伏补贴政策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光伏产业最近十年得到飞速发展,2010年、2011年德国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量都超过7GW,到目前为止,该国的太阳能总发电量达到25GW,几乎占全球太阳能总发电量的50%;而2011年末,意大利国内装机容量也已达到12GW。补贴下调后,两国投资电站的收益将不再具有吸引力,而英法等国也将加快其国内光伏补贴削减的步伐,欧洲光伏市场可能进入新的寒冬季节,对于高度依赖欧洲市场需求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意味着其将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

  方正证券(601901,股吧)表示,光伏行业基本面仍不足以支持股价的持续升势,目前仍处于库存周期波动区间内,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预期下调光伏产业补贴、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未来光伏发展重心将逐渐向亚太倾斜,但短期市场及需求无法完全切换。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全球光伏需求增速下滑,新增装机量难超预期,建议短期对光伏板块保持谨慎,尤其需要防范企业一季报“地雷”。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