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2011中国公众参与环保十大事件发布 小南海水电开发之争榜上有名

  2012-04-24 09:33:2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4月19日,在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2》发布会上,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了“2011中国公众参与环保十大事件”。“南京梧桐树护绿行动”、“全民关注大气PM2.5污染”、“苹果供应商污染”等十大事件榜上有名。此榜单的制定,主要依据环境绿皮书及相关编委作者的评选,重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影响力、取得成效以及行动方式的创新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绿色公民”,公众监督也成为推动污染减排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我国公众建言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正逐渐成为潮流,并对政治、经济、生活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环境绿皮书总报告撰写人、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李指出,虽然2011年公众参与事件曾出不穷,但我国仍缺乏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制衡,缺乏对开发与保护的广泛社会讨论与博弈。

  李教授认为,面对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应该在“以人为本”、“民生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寻求新的治理模式:实行城乡一体化、水-国土-资源一体化、保全与开发一体化的管理,信息公开,政府多部门协同行动,公众广泛参与。

“2011中国公众参与环保十大事件”榜单(排列不分先后)
1,消费者致信苹果公司要求治理供应链污染

2、公众要求渤海溢油事故责任方道歉

3、民间力量参与解决云南铬渣污染

4、长江小南海保护区与水电开发之争

5、全民关注大气PM2.5污染问题

6、海南民众反对开发商毁坏水椰林

7、南京市民梧桐树护绿行动

8、广州市民建言城市亮化工程

9、各方联合保护辽宁斑海豹栖息地

10、公众奢侈性水消费调查

  在公开信中,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强烈呼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重庆市政府慎重决策,避免因该电站的开发建设造成的无法弥补的生态破坏和巨大浪费。

  公开信表示,建设小南海水电站既不科学,也不经济。该电站不仅将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而且它也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更没有突出的经济效益。环境代价极大,而发电效益有限,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建设得不偿失。

  环保组织和专家学者呼吁:暂停小南海水电站“三通一平”的施工,重新评估小南海水电站建设的利弊得失,严格依法保全长江干流唯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召开公民听证会,广泛听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各利益方意见;充分采取措施,保持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以此保护区为重点案例,进行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的转型调研和工作,并着手加强保护效果,避免因开发建设造成的破坏;考虑替代方案解决重庆电力供应问题。

环评仓促遭质疑
  重庆市拟建小南海水电站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到威胁一事日前就已经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两会召开前,备受争议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环评报告发布了。民间环保组织对此提出种种质疑,而事件真正的背后是谁来关注正在灭绝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两会代表委员呼吁,我国急需修改环评法,将生态评价内容具体化,提高法律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2月22日,作为小南海电站环评单位,长江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该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众参与信息公告,其公示时间为2月23日至3月3日;3月2日,该网站又发布了该水电站“三通一平”环评公众参与第二次信息公告,并公布环评报告简本。

  李波对此表示质疑:“按理说第二次公示应在第一次收集公众意见之后,没想到第二次在3月2日就公示了环评简本。而且,公示是在长江所这样一个公众平时根本不关注、不接触的科研机构网站上,如此‘隐秘’的公示,其结果是环保法规定的公众参与也无从谈起了。”

网友呼吁:为小南海投注你的眼光
  1989年,葛洲坝水电站建成,彻底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使其在长江上游绝迹。

  日前,网民们也纷纷发出“保护长江珍稀鱼类”的声音:20年来,因为密集的水电开发,长江上游的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被迫从葛洲坝退到三峡,从三峡退到溪洛渡,从溪洛渡退到小南海。现在,位于小南海附近的保护区已经成为长江鱼类最后的避难所。为了修建小南海电站,这个保护区又要遭劫,若如此,长江特有珍稀鱼类很快将被赶尽杀绝。

  环保工作者孙姗说:“一个小南海,表面是断送了‘几条鱼’,可是这些鱼的消失见证的是人类面临灾难时缺乏智慧和勇气。请大家打破冷漠,为小南海投注你的眼光。因为这个故事和你息息相关。”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3月29日上午,重庆长江小南海水电站奠基暨“三通一平”工程在巴南区中坝岛开工。工程总投资约320亿元,总工期7年6个月,电站装机20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重庆投资最大、装机规模最大、发电量最大的水电项目。

  奠基仪式上,重庆市领导黄奇帆说:从2007年起,到今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五年间,先后委托多家科研单位,认真负责地开展了长江上游特有珍稀鱼类保护等十多个相关专题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认知和生动具体的生态保护实践。在推进小南海水电站建设中,要始终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先移民,后建设”的理念,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把水电开发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把小南海水电站建成长江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示范工程、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工程、造福巴渝百姓的富民工程。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