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西部你准备好了吗?

  2012-04-24 09:57: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产业转移。东部地区企业为寻求廉价资源,向中西部转移。对于中西部来说,可以促进其经济发展。这原本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变成污染转移。

  由于环境容量越来越小,东部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产业,大部分属于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业。许多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由于在东部难以发展,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西部地区虽然地广人稀,却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一旦被污染,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有关专家表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其环境污染是更难治理的。这也决定了西部地区无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真的准备好了吗?

  从当前情况来看,西部有些地区恐怕还没有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由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发展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很难吸引到高科技无污染的企业,部分地区只好冒着风险接收从东部转移过来的重化工和重污染企业。

  在引进产业时,西部许多地区都打着环保的旗号,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仅仅把承接产业转移当做商机,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就可以引进,很少考虑这些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山东信发铝电集团旗下的山西信发交口肥美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40万吨氧化铝项目,在未经环评审批和项目核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巨量抽取岩溶地下节能水,赤泥无序堆放,就是当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问题的缩影。

  在落实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过程中,西部有些地区也是选择性执行。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但具体实施却不理想。

  但是,《意见》还指出,为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国家应当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一点,各地落实得很好,纷纷出台支持性政策,吸引东部转移产业落户。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比拼优惠政策、盲目争抢产业转移项目的现象,甚至把降低环保门槛当做优惠条件之一,为生态恶化、环境破坏埋下隐患。

  当前国家产业转移的政策也有待完善。国务院有关部委针对西部各省的实际情况,列出了适合西部各省自身特点的鼓励产业目录,制定了《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也正在酝酿之中。

  但是,在限制转移方面,仅有原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联合原国家经贸委发出的《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对于一批已明令淘汰的15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设备、工艺等作出了明确的管理规定。10多年过去了,国家仍没有进一步出台专门针对西部地区实际的限制和禁止目录。

  同时,西部地区配套设施也没有及时跟进。尤其是有些地区的污染防治设施本来就不完善,再引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更会加重污染,加大生态环境的负担。

  西部地区还需要充分做好准备,才能真正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问题。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