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清洁生产驱动光伏洗牌

  2012-04-13 10:52:0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去年发生的晶科能源污染事件再次暴露出我国光伏行业大跃进后的隐患,也将我国光伏业推上环境污染问题的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多晶硅制造几乎同高排放、高能耗画上等号。最近,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组研究数据有可能“洗白”这种既有印象。

  该研究在调查了十多家国内一线企业后计算得出:一般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寿命是25年,而能量回收期仅为1.3年,光伏发电的碳排放量仅为化石能源发电的1/20~1/10。

  绿色和平由此指出,中国光伏行业降低污染和能耗并没有技术瓶颈。

  不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昂也对记者指出,该研究数据仅代表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现状,而我国光伏产业整体的清洁生产形势并不乐观。

  “目前国内光伏行业整体生产现状堪忧,能维持生产的几家企业全都是进行了清洁生产的技改。现在看来,清洁生产将推动光伏行业的一次洗牌。”李昂说。

现状堪忧
  一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的清洁生产现状一直备受诟病。但绿色和平近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清洁生产研究报告》通过计算指出,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发电的碳排放为33~50克/千瓦时,而煤电的碳排放为796.7克,燃油发电为525克,燃气发电为377克。据研究估算,光伏发电系统在其25年的使用寿命中,近24年中都是零碳排放的。

  据悉,这是国内第一份对光伏清洁生产现状进行梳理的报告。

  但这份报告也同时指出,在调查涉及的一线企业之外,总体来看,我国光伏业清洁生产现状堪忧。

  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有70多家,其中只有20家达到2011年颁布的国家《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而这20家企业规模也参差不齐,目前能够继续生产的仅剩不到10家。

  而在下游的组件环节,国内企业更是多达七八百家,但只有少数几家上市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了企业的能耗水平和排放情况。

  “现在看起来,这是唯一披露光伏企业环境信息的渠道,也使得我国在控制企业常规污染方面存在很多漏洞。”李昂说。

  李昂指出,能维持生产的企业都比较注重在国外市场的声誉。目前,欧洲几大主要市场已经开始要求在其国内销售的光伏板有碳足迹认准。“如果前期技术基础好,这些企业现在看起来情况更乐观。”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家委员会政策研究主任常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没有清洁生产意识,但实际上,清洁生产不仅能使企业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还有助于公司持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打破技术瓶颈
  据悉,晶科能源事故中出现的氢氟酸污染事故,可以通过使用碱中和的措施,将氟离子完全沉淀再作处理。而光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几乎都可以通过新技术解决。

  例如,多晶硅生产环节中电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为36%左右。冷氢化以及闭路循环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电力成本,解决排放问题,达到回收并重复利用的目的。欧洲从2005年就开始使用这两项技术,但由于初始投资较大,国内只有60%的企业采用冷氢化技术,与国际上90%的比例有较大差距。

  而在下游的硅片环节中,使用金刚石线可以提高效率,同时节约成本;浆料内部回收再利用也能降低硅片的加工成本,若新旧切割液比例由7∶3 提高到6∶4,则每生产1兆瓦硅片可以节约30万元。

 目前,我国一些一线企业通过购买国外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例如,通过使用冷氢化技术和闭路循环这两种技术,保利协鑫已经将多晶硅成本下降到20美元/公斤。在这样的市场冲击下,其他难以降低成本的企业将被市场自然淘汰。

  但由于这些技术往往被国外垄断,且引进技术的成本很高,常瑜指出,小企业在技术垄断和高投入的压力下很难做到节能减排。

  李昂则强调,虽然前期投入是个问题,但有决心、有实力的企业完全可以克服。据调查,我国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耗电量约为80度,而一般企业为160~180度。“如果把电费算作回报的话,这些技术的投资回报期是很短的。”李昂说。

无形的手
  前期门槛过低造成了我国光伏行业混乱的现状,在暴利驱使下,很多不具备专业性的资本盲目上马多晶硅项目,导致能耗和污染问题,也造成了难以为继的现状。

  目前,我国光伏市场正在逐渐启动,但4吉瓦的市场显然难以承受国内企业20吉瓦的产量和30吉瓦的产能,一轮行业洗牌势在必行。

  “现在看来那些难以维持生产的企业都是想赚一笔就走、不愿意技改的企业,它们肯定会在这轮洗牌中被市场淘汰,留下的将是有能力技改的企业。”李昂说。

  虽然在获得国外先进技术方面渠道不畅,但李昂认为,技术障碍已经不是阻碍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升级的主要问题,国内很多一线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集成,也慢慢摸索出来一条自主化道路。

  常瑜则认为,多晶硅行业进入门槛较高、技术相对比较垄断,国际上也是少数几家大型企业垄断,国内也势必将走向整合。

  实际上,在2011年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时,我国光伏行业还较为依赖国家政策,但从现在看来,仅仅过去一年多时间,光伏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起主导作用。

  不过,常瑜也指出,为了规范市场,我国还应制定更严格的清洁生产标准,并建立相关认证体系;进行达标排放监管,政府或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发布年度清洁生产报告,公开、透明披露各环节的环境指标和能耗水平;努力改善生产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清洁生产。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