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光热发电或成今年亮点

  2012-04-13 15:31: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从古人“阳燧取火”开始,人类就开始了研究如何利用太阳能。

  2月24日,虽然冬天的寒冷还未褪去,但国内业界对于光热发电的热情却已悄然呈现。在2012中国清洁电力峰会暨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的太阳能光热发电分论坛上,因参会人员过多,在打开会议厅的两扇厚重大门加设了十几排座椅后,过道中依然拥挤站立着许多听众。

  “2009年,我去西班牙参观他们的光热电站。100美元的参观费,只能围着电站绕一圈,根本接触不到核心内容。”杭州大明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屠有军笑称,“人们重新认同了祖先利用太阳的智慧,理性回归―――希望能从这个资源无限的源头中开发出稳定、高效的新能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不仅可以独立建站,还可以与火电混合建站。这对中国来说尤其有意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说,“因为中国是高碳能源结构,有70%~80%发电是以煤为燃料。”

  新政令国内光热发电产业升温

  新兴市场的开放将成为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只要把全世界的沙漠地带用上1%,就可以解决全球的电力需求。”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马重芳对光热发电技术极为看重。

  聚光光热 (ConcentratedSolarPower,以下简称“CSP”)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加热液体或气体介质,然后把这部分由介质传导的热量转换为机械能,再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在国际上,大力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的项目诞生于2009年7月,这一号称“欧洲沙漠行动”的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4000亿欧元,在中东及北非地区建立一系列并网的太阳能热电站,来满足欧洲15%的电力需求,以及电站所在地的部分电力需求。

  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太阳能热发电以及新兴市场的开放将成为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到2016年,全球太阳能市场的安装量将从2011年的每年19.8吉瓦,上升到2016年的每年46.8吉瓦,增长率为18.7%。

  报告指出,在2011~2016年期间,太阳能热发电市场的年增长率预计可达44.9%,2016年太阳能热发电市场的累计装机量预计为8.6吉瓦。

  目前,在全球已经有73.6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的应用。截至2011年上半年,在全球项目中,西班牙占据了48.49%的份额,美国则为47.94%。

  今年,因为看好中国市场,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组织该国十余家企业,参与2012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参展产品从生产线、隔热技术,到阀门、元件及检测服务一应俱全。

  我国近年来积极倡导对包括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轻对矿物燃料的依赖。我国第一部能源科技规划―――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提出要研究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热电转换  材料、核心部件及大规模储热技术。未来几年,我国计划完成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优化。

  另外,“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300兆瓦级槽式太阳能与火电互补示范电站和50兆瓦级槽式、100兆瓦多塔并联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

  有专家推测,在全球低碳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光热发电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份额最大的主导能源。

  2011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正式施行,在该目录鼓励新增的新能源门类中,太阳能光热发电被放在突出位置。

  “2011年底,有关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首部国家标准《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术语》正式颁布,这也给我们企业增加了信心!”武汉圣普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熊柳馨表示。

  中国企业涉足有望拉近期望成本

  “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才能把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发挥极致”在我国政府确定了推动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后,相关产品开始陆续有人涉足。

  “尽管太阳能热发电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该产业要真正发展起来非中国莫属。”屠有军确信。

  “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才能把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发挥极致。”马重芳教授的评价与屠有军一致。

  在槽式CSP项目中,真空集热管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之一,几近被西门子和肖特垄断。目前,我国已有十余家企业投身真空管生产或技术供应,这些企业有些是从中低温集热管产品延伸过来的,如皇明、力诺、桑达等,而有的则是在拥有部分关键技术并将技术延伸后开始生产产品的,如北京天瑞星、兰州交大国家绿色镀膜中心公司等。

  目前,亚洲第一个光热发电站于2010年8月在北京延庆建成。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电站太阳岛部分的设计及定日镜场的工程总包。

  “皇明公司具备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完整的真空集热管产业链,从普通耐高温、抗高寒性能的全玻璃真空管,到菲涅尔热发电用高温集热镀膜钢管、槽式热发  电用槽式真空管,皇明公司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可承接塔式、槽式、菲涅尔式、碟式热发电系统集热场的设计、成套设备供应和工程总包。”皇明中高温工业热能及热发电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长江介绍。

  北京桑达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的直通式真空管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国内外几家公司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实验系统上。据该公司总工程师孙守建介绍:“该直通式真空管采用成熟的玻璃金属封接技术和高性能涂层技术,已经在聚光系统上实际运行3年,实践验证工作温度可到达420摄氏度,各项性能稳定。”在反光镜方面,已涉足TCO导电玻璃的浙江大明,迅速将业务延伸过来,现可生产热弯钢化抛物线槽式反射镜450万平方米/年、塔式反射镜360万平方米/年,并均已通过欧洲第三方专业检测,符合欧盟标准。据悉,该公司还可生产菲涅尔反射镜,并将于近期启动碟式CSP反射镜生产线的建造。

  “今年5月,大明玻璃600吨/日全氧燃烧高档超白浮法玻璃生产线将全线投产,高品质的浮法原片将为公司太阳能反射镜生产提供原料保障。我们还致力于CSP集热场集成技术的研发与利用,立志成为优秀的CSP集热场服务商。”屠有军介绍。据悉,目前该公司在西班牙、美国均设有办事处,并与国内外多个组件商EPC公司、电站投资商等建立了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运营网络。

  武汉圣普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太阳能光热发电CSP产业园。“圣普太阳能一期工程200兆瓦槽式聚光镜项目已于2011年5月开始筹建,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熊柳馨介绍。

  相比于热弯复合玻璃,北京兆阳光热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弯复合曲面反射镜,具有更高的精度、效率和更长的使用寿命,非常适合中国低温、大风及沙尘暴的恶劣环境。

  “该产品已通过全部质量认证测试,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2012年下半年将形成200万平米/年的生产能力。”该公司副总经理齐玉明说。

  青岛奥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仅  涉足真空集热管和反光镜,还将投资建设一座用于生产集热管用高硼硅玻璃的窑炉,一家配套的钢结构加工厂,以及一个从事相关EPC业务的新团队。

  热钱涌入助力产业链贯通

  中国正在成为新的CSP投资热点。

  一个产业的崛起,首先是成本的降低。从过去的发展看,当项目被大规模推广时,成本降低并不是难事。

  目前,从大唐新能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50兆瓦项目,到中广核太阳能在青海德令哈的50兆瓦项目、中航通用在湖南阮玲的50兆瓦项目,以及在新疆吐鲁番的国电项目,统计下来,有意向的项目数已达20余个。

  IEA预测,CSP项目装机翻番后,其投资成本可以降低10%,到2020年累计装机将比2010年翻7倍。届时,单位投资成本预计下降50%,而实际成本下降速度会更快。

  当一个产业有望走向繁荣时,必定少不了投资机构的身影。青云投资、道达尔(中国)维思资本、海科投资、广州海汇投资、润国投资、联讯投资、经纬中国、松禾资本等名列其中。这些机构有的在寻找成熟的项目,有的在寻找新技术。

  华电工程是最早布局CSP项目的企业之一,也最早获得了亚洲开发银行的低息贷款支持。据悉,中广核太阳能、大唐新能源、国电也已经与银行进行了接触。

  中国正在成为新的CSP投资热点。

  据悉,在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中,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了项目分散控制系统合同。

  柏林工业大学电网与新能源系主任凯・施特伦茨教授建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的分布式系统还可以与智能电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结合,为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开辟新的道路。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宝山认为:“中国正在研发第二代超导带材,如果成功,不仅将为发展太阳能和风能,还将为整个国家的西电东输带来巨大好处。”或许,这些行动正在悄然翻开中国CSP电站建设新的一页。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