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陆启洲:电力行业没有“玻璃门”

  2012-03-19 13:37: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年两会,关于“新36条”落实难的问题引发了关注,也有舆论将矛头指向了央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总经理陆启洲近日接受采访,称民营资本进入电力行业没有“玻璃门”也没有“弹簧门”。他认为,说央企“与民争利”往往是把问题片面化了。

国企民企涉足行业应有区分
记者: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上半年推出“新36条”实施细则,很多民营企业家非常期待。有舆论认为近年来民企发展不好,原因在于央企“与民争利”,你怎么看?

陆启洲:国企和民企是一个长期合作共存的关系,说央企“与民争利”往往是把问题片面化了。我国政府也提出,国有资本要有进有退,这个提法很科学,国有企业可能有的搞好了,有的也不行。

  国有资本是一直存在的,是国有资本就要进行流动,要向涉及战略意义的行业、涉及公共服务的行业去流动,把那些比较适合私营企业做的行业尽可能让私营企业去做,这就是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

  比如说,我们现在发挥优势去做太阳能,但以后做好了也可能会卖掉,做不好被民企兼并了也是合适的。

记者:“新36条”中提出鼓励民营资本进行电力建设和投资,作为央企电力企业的老总,对于民企投资电力行业持什么态度?

陆启洲:民企主要集中在水电、风电、可再生能源领域。火力发电这一块,由于煤电价格体制没有理顺,火电长期亏损,因此也没有民企愿意进入。电力行业对于民营资本没有“玻璃门”也没有“弹簧门”,关键是如果现在不能盈利,民营资本自己是不愿意进入的。

核电项目审批会重启
记者:去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让国内核电政策收紧并暂停审批新项目,今年核电发展情况会怎样?

陆启洲:今年核电项目审批将会重启,但是核电建设必须确保安全,尤其要靠技术进步来确保安全。要一步一步按规划来,现在基本都是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要比二代核电高出两个数量级。

记者:两会前,有地方政协委员对江西彭泽内陆核电项目提出质疑,认为在内陆建核电站存在安全隐患,你怎么看?

陆启洲:关于内陆核电和彭泽核电都要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内陆核电安全标准与沿海一样,这在全球都是一致的。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都建在内陆。

  衡量在哪里建核电的标准,关键要看是否有需求。彭泽核电项目现在只是规划项目,正在做项目的有关前期工作,并没有开工。

缅甸项目停工应反思
记者:中电投是央企海外最大的水电项目投资者,但缅甸密松水电站去年被叫停,作为主要投资方,现在这个项目情况如何?

陆启洲:密松水电站的投资建设是在中缅两国政府签订的电力合作框架协议下开展的,中电投作为主要投资方参与投资和项目开发。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全部停工了,但是有些设备受到交通等因素影响,还没有完全撤出。
这个项目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提醒央企“走出去”不但要跟政府沟通,遵守当地的法律,还要善于和民间组织和居民进行沟通。

背景
江西彭泽核电站项目
  江西彭泽核电站由中电投集团规划建设。因距离彭泽近,担心在内陆建设核电站存安全隐患,2011年安徽省望江县政府向发改委等部门提交《关于请求停止江西彭泽核电厂项目建设的报告》。

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
  2009年,中缅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开发缅甸水电资源的框架协议》,密松水电站项目由中电投集团为主进行投资开发。2011年9月,缅甸官方宣布“考虑民众反对意见”停建该电站。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