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贵州省经贸委副主任周建琨:人人都是节能减排的主体

  2008-02-26 15:25: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贵州日报  
  
  嘉宾:

  贵州省经贸委副主任周建琨

  主持人:

  主持人:由于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凝冻灾害,贵州人普遍遭遇停水、停电,“有钱也买不到”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感受,节能再次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能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一再受到关注。

  周建琨:虽然这次凝冻带来的停水、停电,不是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但让不少人真切感受到没有水、电等能源的生活是如此不堪重负,社会没法运转,生活无法照旧。水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电主要是靠煤来转化,而煤资源也是有限的。

  从大方面来讲,资源短缺是全球性的,节能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还引起了不少国际争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就贵州来讲,我们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而我们的煤从开采、转换到利用等环节,能源利用率都不同程度缩水。因此节能是我们一向关注的问题。

  主持人:去年底,省经贸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16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贵州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这个方案出台的现实意义何在,有什么具体措施?

  周建琨:过去,我们关注节能是以企业为主体,该《方案》针对家庭、社区、学校等不同主体,提出围绕节能减排的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这个方案是为及时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的贵州自己的方案。

  主持人:据了解,经国家经贸委批准,贵州省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启动节能发电调度试点运行,贵州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节能发电调度正式试点运行的省份。贵州作为能源输出大省和消耗大省,在节能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周建琨:贵州作为电力输出大省,成为国内首个节能优化发电调度正式试点运行的省份,首先就表明优化发电调度措施在节能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此外,我省还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今年我省除继续加大省技改资金和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补助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外,还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节能宣传培训、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

  同时,省政府制发了《贵州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提出了九大政策措施: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主持人:节能减排是否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

  周建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国家已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现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节能减排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应对资源紧缺和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做好节能减排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重点领域、行业和重点企业抓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大家都是节能减排的主体,不可低估每个人的作用。



作者: 本报记者 黄蔚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