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信贷 推进节能减排
2008-03-21 10:10:4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闫冰竹 金融时报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全社会必须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发展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监会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牢固树立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切实提升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的融资支持力度,合理控制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银监会推动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社会责任的要求下,银行业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中长期贷款1.7万亿,同比少增5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建材行业、钢铁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贷款均同比增幅有所下降。
2007年,北京银行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推广方面积极给予授信支持,同时对环保违规企业有关项目采取了限贷、停贷和收贷措施。2007年6月1日,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能效融资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中国能效融资项目,与IFC合作建立绿色信贷模式,制订能效融资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目前,北京银行已对涉及水泥厂废气余热发电、工业余热利用、高温冷凝水回收、集中供热工程、路灯等公用照明设施节能改造、金属镁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等10余个能效项目展开融资洽谈,同时已审批通过3笔3700万元能效贷款,有效促进相关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首先,覆盖面还不够广。相当多的中小型污染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或者自筹资金,基本上不用金融机构贷款。绿色信贷对这些量大面广的污染企业尚不能发挥制约作用。
其次,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第三,绿色信贷标准还不够细致。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缺乏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好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经济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
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节能减排全员参与是基础。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创造人人参与、全体动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同时建议: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提高金融结构推行绿色信贷的技术水平。金融机构要依据国家政策和要求,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在业务流程中引入环境评价因素,建立健全人才体制、信息机制、考核机制,从技术方面保证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
将企业排放和环境违法有关信息逐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的信用信息范围要逐步扩大,要增加涉及企业排放和环保行为方面的有关信息。征信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重点企业的跟踪,进一步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查询服务,切实加强环保节能执法力度。
改革价格、税收、环保等体制,为绿色信贷推进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商品价格畸高、环保污染成本低下,是阻碍节能减排政策贯彻落实的难点所在。一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通过环境执法,限制这些行业的投资和产能。二要加大税收力度。通过提高税赋水平,提高“两高”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两高”行业产品出口的税收水平,限制这些行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三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通过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放开价格管制,理顺煤炭、成品油、天然气、水、电、矿产资源的价格,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手段,利用价格机制的作用,通过比价效应,抑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促进符合环保要求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措施,加大“两高”行业减少“两高”行业对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使经济发展质量难以提高,资源环境也不堪重负。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全社会必须共同行动起来,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发展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银监会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执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牢固树立环保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切实提升对节能环保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的融资支持力度,合理控制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银监会推动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引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社会责任的要求下,银行业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中长期贷款1.7万亿,同比少增5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建材行业、钢铁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贷款均同比增幅有所下降。
2007年,北京银行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项目、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推广方面积极给予授信支持,同时对环保违规企业有关项目采取了限贷、停贷和收贷措施。2007年6月1日,北京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能效融资合作协议,正式启动中国能效融资项目,与IFC合作建立绿色信贷模式,制订能效融资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目前,北京银行已对涉及水泥厂废气余热发电、工业余热利用、高温冷凝水回收、集中供热工程、路灯等公用照明设施节能改造、金属镁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等10余个能效项目展开融资洽谈,同时已审批通过3笔3700万元能效贷款,有效促进相关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首先,覆盖面还不够广。相当多的中小型污染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或者自筹资金,基本上不用金融机构贷款。绿色信贷对这些量大面广的污染企业尚不能发挥制约作用。
其次,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不能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需要,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
第三,绿色信贷标准还不够细致。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缺乏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好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经济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
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节能减排全员参与是基础。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创造人人参与、全体动员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让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同时建议: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提高金融结构推行绿色信贷的技术水平。金融机构要依据国家政策和要求,进行体制改革与创新,在业务流程中引入环境评价因素,建立健全人才体制、信息机制、考核机制,从技术方面保证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
将企业排放和环境违法有关信息逐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的信用信息范围要逐步扩大,要增加涉及企业排放和环保行为方面的有关信息。征信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重点企业的跟踪,进一步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查询服务,切实加强环保节能执法力度。
改革价格、税收、环保等体制,为绿色信贷推进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商品价格畸高、环保污染成本低下,是阻碍节能减排政策贯彻落实的难点所在。一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通过环境执法,限制这些行业的投资和产能。二要加大税收力度。通过提高税赋水平,提高“两高”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两高”行业产品出口的税收水平,限制这些行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三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通过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放开价格管制,理顺煤炭、成品油、天然气、水、电、矿产资源的价格,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手段,利用价格机制的作用,通过比价效应,抑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促进符合环保要求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新技术脱颖而出。通过这些措施,加大“两高”行业减少“两高”行业对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