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打好环保翻身仗 放眼未来 莫把节能减排当包袱

  2007-04-26 08:52:5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刘 毅

    对于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有趣的比喻: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速度快,但油耗很大,而且尾气排放不达标。

    去年,这辆车的“油耗”和“尾气排放”就没有达标。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化工、建材、电力、造纸等能耗大户及地方政府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所谓的“重视”只体现在纸面上、口头上,没有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仍然重经济增长,轻节能环保。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焦化、电石、铁合金生产能力中竟然约有一半达不到市场准入标准。

    在这些企业及地方政府看来,节能减排只是不愿背而又不得不背的包袱――节能减排要明显见效,需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投入往往很大,会减少企业一个时期内的利润;而关停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或拒绝引进此类项目,无疑会影响一个地方的GDP增长、财政收入等衡量政绩的硬指标。

    只算眼前账的话,节能减排似乎是投入大见效慢的负担。不过,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些,节能减排反而会大大增加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使其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发展壮大。例如,鞍钢前些年就着眼长远,投入巨资建立了几十项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使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7%,含铁物料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而且企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遗憾的是,这样的企业还不多。

    对一个地区来说,真正重视并抓好节能减排,就能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为转变增长方式找到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就会有持久的后劲。如果把节能减排视为包袱,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吃子孙饭,最终会吃大亏。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试金石”。不过,要使经济增长与节能环保并重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企业和地方政府像抓利润、抓GDP增长一样抓节能减排,还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制定支持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此外,还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设定更加合理、完善的干部考评体系,不能单纯以GDP和财政收入论英雄。

    开车时只顾猛踩油门,忽视车况,不保养不检测,就可能被交警拦下,或者中途出险,欲速而不达,只有遵章守纪,爱车惜车,才能跑得又好又快。
  
    来源:人民日报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