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经济继续上 能耗还要降

  2006-07-25 10:34:3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解放日报

  一条曲线描绘了经济增长保持10%以上的向上走势,一条曲线记录了能耗降低4.4%的向下轨迹。这两条反向背行的曲线,显示了上海经济增长方式正走上“高增长、低能耗”的发展之路。然而,为使上海GDP轻装前行,我们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经济增长率与单位GDP能耗,现已成为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两大重要指标。上海去年单位GDP能耗为0.96吨标准煤,比国内平均水平1.22吨标准煤低21.4%,处于较先进位置,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则差距甚远,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的2.5倍、4.5倍、6.5倍。差距就是潜力,就是空间。上海到2010年经济年均增长9%、总量达到1.5万亿元,而单位能耗必须下降20%,这一任务虽然非常艰巨,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的。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挖潜力、开源节流: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上海创建“四个中心”宏伟目标的战略举措,也是提升经济功能、降低能耗物耗的有效途径。据实证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能耗下降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附加值提高的因素约占75%,而通过能源技术效率提高的因素约占25%;上海服务业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少用90万吨标准煤,能耗可下降0.7个百分点。现在上海GDP中服务业比重只占50%多一点,而发达国家都要达到70%以上,这表明让GDP变轻的潜力还很大。因此,要继续沿此发展路径,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旅游、会展、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把它作为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耗物耗的首要措施之一。

  制定行业标准,严格监督执行。上世纪70年代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日本即推出行业节能标准,从指导性过渡到强制性,过一个时期再提高节能标准和监督水平,常年坚持不懈。同时,为使危机变成转机,日本决心从“大量生产”转向“提高质量”,并向占全国能耗18%的耗能大户钢铁行业开刀,通过压产量、降能耗、开发高端精品,不仅大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质量和效益,还增强了产品国际竞争力。这个经验值得借鉴。上海现在能耗最大的行业正是钢铁和石化,这与上海正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有关,为此,一方面要制定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实行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精品钢材和精细化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也要加强节能监督管理。目前上海建筑业能耗占全市20%左右,且增速较快,因此要从科研、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加强节能措施,力争有突破性进展。交通节能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汽车消耗的油气几乎占到全市八成以上,鉴于油气是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且当前国际油价高企,更要全力攻克这个堡垒。据悉上海有关机构正在研发氢燃混合动力汽车,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令人欣喜。还要通过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降低人均交通能耗。

  积极开发可再生新能源。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等一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取代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是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发展以可再生、无污染为特征的清洁能源,现在已成为人类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重要方向。在这一领域,我们与世界几乎同时起步,差距不大,而且我国这方面资源非常丰富,只要组织力量集中研发,完全有可能取得突破和成功。国家还推出相关政策,鉴于新能源开发成本高,绿电全额上网,增加的电费在全国范围内由电力用户分摊。这就为新能源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而可大大加快开发可再生新能源的进程。

  当然,节能降耗还必须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树立节能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社会新风。只有当节能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上海才能真正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徐文龙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