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节能环保 > 观点访谈 > 正文

节能降耗难在哪

  2006-08-07 10:28:3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政府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推动经济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从根本上看,不能过分依赖甚至迷信此类“军令状”的威力。否则,容易陷入“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局面,一些地方甚至靠编造数据蒙混过关

    进入8月,各地照例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些“成绩单”除了公布主要经济指标外,万元GDP的能耗赫然在列。8月4日,山东省政府还与所辖17个市签订节能降耗“军令状”,发誓“5年内全省万元GDP能耗要降到1吨标准煤”。

    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人均占有的资源非常贫乏,水、煤炭、石油、耕地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单位GDP的环境成本居于世界前列。经济的快速增长在透支资源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为此,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的目标:到“十一五”末,万元GDP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20%。根据这个目标分解,今年能耗要比去年下降4%。

    从各地公布的“成绩单”看,这样的约束性指标对各地有积极作用,上半年的能耗都不同程度实现了下降。比如山东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上海则下降了4.7%。但耐人寻味的是,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则显示:全国万元GDP能耗同比上升了0.8%。

    节能降耗难在哪?或许可以从上述耐人寻味的统计数据中找到蛛丝马迹。

    从根本上看,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来实现,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比如从技术层面看,生产设备和工艺落后,生产环节“跑、冒、滴、漏”现象多,能源利用率低。从经济结构上看,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三产比重小、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在一些地区占的比重大。

    从上层建筑看,能耗居高不下有更现实的理由,甚至有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对GDP扩张的冲动是能耗降不下来的根源。尽管这样的看法有些偏颇,但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目的而片面追求GDP增长,对高能耗产业的推波助澜作用有目共睹。在现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产业结构的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工业性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能耗的高速增长。此外,在电力供需矛盾有所缓解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又开始盲目追求GDP增幅,高能耗行业再度抬头,成为推动上半年能耗上升的罪魁祸首。

    在“无形之手”束手无策的背景下,政府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推动经济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从根本上看,不能过分依赖甚至迷信此类“军令状”的威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不能指望上面发一道命令,就立竿见影。

    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喊了20多年了,但一些地区至今仍是依赖一些高耗能产业来维持GDP的增长,就很说明问题。否则,过分迷信“军令状”、“最后通牒”而不从科学规划、督促检查上下工夫,最终就容易陷入“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局面,一些地方甚至靠编造数据蒙混过关。我们在淮河、太湖的治理上不乏类似的教训。而上半年各地公布的“降能成绩”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论大相径庭,或许就是落实“十一五”降耗目标的不良之兆。(邓建胜)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江亿:我国未来的低碳能源系统

2018-12-22

热点排行
  • · 北方农村清洁取暖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 文件解读|发改委《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
  • · 上海能源专家认为“十一五”能耗降低20%目标可以达到
  • · 垃圾发电厂“待遇不同”前景悬殊
  • · 环保企业无用武之地 污染企业为何能掐住其咽喉
  • · 数据调查丨创新技术和手段是节能减排关键
  • · 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不能用未来技术和财力处理今天的垃圾
  • · 高道平:山西清洁取暖“煤改电”推进情况探析
  • · 贵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有待政策推动
  • · 王志轩:碳市场对电力行业意味着什么——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降低电力碳减排成本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